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益母草《中藥全書》

時間:2017-11-28 12:35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標題】 益母草《中藥全書》 【名稱】 益母草 【拼音】 Yimucao 【英文】 Motherwort Herb 【日文】 ヤクモソウ 【拉丁文】 Herba Leonuri 【異名】 益母、茺蔚、益明、大札《神農本草經》,齊歆注,貞蔚《名醫別錄》,苦低草《千金方》,野天麻、火被、負擔
【標題】
益母草《中藥全書》
【名稱】
益母草
【拼音】
  Yimucao
【英文】
  Motherwort Herb
【日文】
  ヤクモソウ
【拉丁文】
  Herba Leonuri
【異名】
  益母、茺蔚、益明、大札《神農本草經》,齊歆注,貞蔚《名醫別錄》,苦低草《千金方》,野天麻、火被、負擔《經效產寶》,郁臭苗《救荒本草》,豬麻《本草綱目》,益母艾《生草藥性備要》,扒骨風《分類草藥性》,紅花艾《嶺南采藥錄》,坤草《青海藥 材》,苦草、田芝麻棵、小暑草《江蘇省植物藥材志》,益母蒿《東北藥用植物志》,地落艾《陸川本草》,陀螺艾《廣西藥用植物圖 志》,月母草《四川中藥志》,旋風草《陜西中藥志》,油耙菜、野油麻《湖南藥物志》,四棱草、鐵麻干、紅梗玉米膏、地母草中藥 志》。
【性味歸經】
  苦、辛,微寒。歸肝、心包經。
【功效】
  活血調經,利水消腫。
【藥用】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地上部分。
【應用】
  1.用于血滯經閉t痛經、經行不暢、產后瘀滯腹痛、惡露不盡等。本品苦泄辛散,主入血分,善于活血祛瘀調經,為婦科經產要藥,故有益母之名。可單用熬膏服,如益母草流浸膏,益母草膏。亦常配當歸、川芎、赤芍等,以加強活血調經之功,如《集驗良方》益母 丸。近代以本品配馬齒克治婦科產后出血有較好療效。
  2. 用于水腫,小便不利。本品有利尿消腫之功。又因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對水瘀互阻的水腫尤為適宜。可單用,亦可與白茅根、澤蘭等同用。近代用治腎炎有效。此外,本品又可用于跌打損傷、瘡癰腫毒、皮膚癢疹等,有清熱解毒消腫之功,近代報道用治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有效。
【注意】
  孕婦忌服,血虛無瘀者慎用。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酒益母草貯干燥容器內,密閉。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或熬膏,入丸劑。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外洗。
【形態】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0.6~1.8m。莖方柱形,有倒向糙伏毛。根出葉近圓形,有長柄,葉緣5~9淺裂;中部葉掌狀3深裂,裂片矩圓形;花序上的葉呈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全緣或具稀少牙齒,最小裂片寬在3mm以上;葉片兩面被柔毛。輪傘花序腋生;花萼鐘狀,5齒, 前2齒靠合;花冠紅紫色或淡紅色,長1~1.2cm,筒內有毛環,上下唇幾等長;雄蕊4,二強;子房4裂,花柱著子房底。小堅果褐色,三 棱形。花期6~9月,果期9~10月。分布于全國各地。生于野荒地、路旁、田埂、山坡草地、河邊,以向陽處為多。
【產地】
  全國大部地區均產,多自產自銷。
【栽培】
  喜溫暖濕潤氣候,海拔在1000m以下的地區都可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向陽、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用種子繁殖。播種期因品種習性不同而異,冬性益母草,必須秋播,第2年夏季才能開花結果;春性益母草,秋、春、夏三季播種均可開花結果。播種按行距27cm,穴距20cm,深3~5cm,開淺穴播種。苗高7cm時,間苗2~3次,至苗高17cm左右定苗,每穴留壯苗2~3株,每1hm2保 持存古45萬~60萬株產量最高。秋播者中耕除草3~4次,第1次在12月間苗時,第2年視雜草及植株生長情況進行2~3次。春播者進行2~3 次,中耕宜淺。播種前除施基肥外,在生長期可結合中耕除草進行追肥,以人畜糞尿、尿素等氮肥為主。病害有白粉病,在發病前后用 25%粉銹寧1000倍液防治。菌核病,可噴1∶500的瑞枯霉,或噴1:1:300倍波爾多液,或噴40%菌核利500倍液等防治。還有花葉病等為 害。蟲害有蚜蟲,春、秋季發生,可用40%樂果乳油2000倍液防治。小地老虎于早晨捕殺,或堆萆誘殺。
【品種考證】
  益母草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茺蔚子”條下,列為上品。《名醫別錄》載:“葉如荏(指白蘇),方莖,子形細長,具三棱。”《本草圖經》云:“葉似荏,方莖,白花,花生節間..節節生花,實似雞冠子,黑色,莖作四方棱,五月采。”《本草綱目》 曰:“茺蔚近水濕處甚繁。春初生苗如嫩蒿,入夏是三四尺,莖方如黃麻莖,其葉如艾葉而背青,一梗三葉,葉有尖歧,寸許一節,節 節生穗,叢簇抱莖,四五月間,穗內開小花,紅紫色,亦有微白色者,每萼內有細子四粒,粒大如同蒿于,有三棱,褐色。”據以上記 載并參考《綱目》、《植物名實圖考》的附圖,古代應用的益母草與當今市場的藥材原植物一致。
【商品規格】
  商品均為統裝。以質嫩、葉多、色灰綠者為佳;質老者不宜藥用。
【顯微特征】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略波狀彎曲;非腺毛多數,1(~2)細胞,圓錐狀,長36~110μm,表面有疣狀突起,基部周圍有4~8個表皮細胞呈放射狀排列;腺毛頭部1~4細胞,直徑20~24μm,柄單細胞。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非腺毛較多,常為2細胞,偶 見1或3細胞,長5~200μm,表面有疣狀突起;腺毛較上表皮略小,直徑17~20μm;腺鱗頭部8細胞,類球形,直徑32~50μm;氣孔不 定式,副衛細胞3~5個。葉肉細胞含細小草酸鈣針晶及簇晶。
【化學成分】
  全草含益母草堿(leonurine)0.05%,開花初期該成分僅含微量,而開花期中逐漸增高。另含水蘇堿(stachydrine)、益母草堿甲和乙,益母草堿甲為益母草堿的亞硝酸鹽(leonurine nitrite)。此外,含蕓香甙和延胡索酸。另報道地上部分含有勞丹烷(labdan)型二萜化合物益母草素(leosibirin)、異益母草素(isoleosibirin)及益母草琴素(leosibiricin)。花含益母草亭堿(leonuridine)。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鮮品干燥后粉碎)3g,加乙醇3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濃縮至約5ml,加于活性炭一氧化鋁柱(活性炭0.5g;中性氧化鋁100~120目,2g;內徑10mm)上,用乙醇3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殘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水蘇堿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正丁醇一鹽酸-水(4:1: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 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