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中藥大全 > 化濕藥 >

廣藿香《中藥全書》

時間:2017-04-03 00:04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標題】 廣藿香《中藥全書》 【名稱】 廣藿香 【拼音】 Guanghuoxiang 【英文】 Cablin Patchouli Herb 【日文】 コウヵツコウ 【拉丁文】 Herba Pogostemonis 【異名】 藿香《名醫別錄》,海藿香(海南),枝香(廣東),刺蕊草。 【性味歸經】 辛,微溫。歸
【標題】
廣藿香《中藥全書》
【名稱】
廣藿香
【拼音】
  Guanghuoxiang
【英文】
  Cablin Patchouli Herb
【日文】
  コウヵツコウ
【拉丁文】
  Herba Pogostemonis
【異名】
  藿香《名醫別錄》,海藿香(海南),枝香(廣東),刺蕊草。
【性味歸經】
  辛,微溫。歸脾、胃、肺經。
【功效】
  化濕,解暑,止嘔。
【藥用】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的地上部分。
【應用】
  1.用于濕滯中焦證。本品為芳化濕濁要藥。若濕濁內阻,中氣不運所致脘腹痞悶,少食作嘔,神疲體儲等癥,每與蒼術、厚樸等同用,如不換金正氣散。
  2.用于暑濕證及濕溫證初起。既能化濕,又可解表。治暑月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而致惡寒發熱,頭痛脘間,嘔惡吐瀉者,配紫蘇、厚樸、半夏等,如茬香正氣散。若濕溫病初起,濕熱并重者,多與黃芩、滑石、茵陳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3.用于嘔吐。既能化濕,又能和中止嘔。治濕濁中阻所致之嘔吐,本品最為捷要。常與半夏配伍;偏于寒濕者,可配丁香、白豆蔻等;偏于濕熱者,配黃連、竹茹等,妊娠嘔吐,配砂仁、蘇梗等;脾胃虛弱者,配黨參、白術等。
【注意】
  陰虛者禁服。
  1.《本草經疏》:“若病因陰虛火旺,胃弱欲嘔及胃熱作嘔,中焦火盛熱極,溫病熱病,陽明胃家邪實作嘔作脹,法并禁用。”
  2.《藥品化義》:“葉屬陽為發生之物,其性銳而香散,不宜多服。”
  3.《本草正義》:“舌燥光滑,津液不布者,咸非所宜。”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不宜久存),防潮,防光照和風吹。炮制品貯干燥容器中,密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5~10g,鮮品加倍,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合漱、浸泡,或研未調敷。藿香葉偏于解表,藿香梗偏于和中止嘔。
【形態】
  多年生芳香草本或半灌木。莖直立,上部多分枝,老枝近圓柱形;幼枝方柱形,密被灰黃色柔毛。葉對生,圓形至寬卵形,先端短尖或鈍,基部楔形或心形,邊緣有粗鈍齒或有時分裂,兩面均被毛。輪傘花序密集成假穗狀花序,密被短柔毛;萼筒狀,5齒;花冠紫色, 4裂,前裂片向前伸;雄蕊4,花絲中部有長須毛;花柱著子房底,先端2淺裂。小堅果近球形,稍壓扁。我國栽培的稀見開花。廣東、海南及廣西有栽培。
【產地】
  主產于廣東、海南。海南產量大、廣東質量佳。銷全國,并有出口。
【栽培】
  喜溫暖、雨量充沛而分布均勻的濕潤氣候,怕干旱,忌霜凍;以土質疏松肥沃、微酸性、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種植為宜。用扦插繁殖,于溫暖多雨濕潤季節(春或夏、秋季),選擇健壯、莖節密的植株上的嫩枝,剪成長13~17cm的插條,去除下部葉片,留頂端2~3片 葉,于苗床上開溝扦插,行株距23crn×17cm,深約10cm,插后覆土、澆水及搭棚遮蔭,注意肥、水管理,30~40天后定植于大田,行株 距50~40cm。田間應及時除草培土,每隔1~2月施肥1次,雨后注意排水,旱季需勤澆灌。病害有根腐病,除拔除病株,用石灰消毒外, 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蟲害有蚜蟲、葉蟬,用40%樂果乳油800倍液噴殺。
【品種考證】
  藿香始載于漢。楊孚《異物志》云:“藿香交趾有之。”其后嵇含《南方草木狀》云:“出交趾九真諸國。”《本草圖經》云:“藿香舊附五香條,不著所出州土,今嶺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種植,二月生苗,莖梗甚密作叢,葉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暴干乃 芬香,須黃色,然后可收。”《本草綱目》云:“藿香方莖有節中虛,葉微似茄葉。浩古、東垣惟用其葉,不用枝梗。今人并枝梗用 之,因葉多偽故耳。”從上述“葉似桑而小薄”,“葉微似茄葉”及《本草圖經》之“蒙州藿香”和《本草綱目》藿香附圖觀之,均確 證明代以前所稱的“藿香”,系今用“廣藿香”。
【商品規格】
  廣藿香因產地不同分石牌廣藿香、高要廣藿香和海南廣藿香,均為統裝。石牌香:散葉不超過10%。高要香:散葉不超過15%。海南香:散葉不超過20%。
【顯微特征】
  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細胞,排列不整齊,有非腺毛;表皮下有木栓化細胞3~5列。皮層外側為4~10列厚角細胞,內側薄壁細胞有大的細胞間隙,內有間隙腺毛,腺毛常縱向布列,在縱切面觀較易察見全形,頭部單細胞而大,內含黃色至黃綠色揮發油,柄短,1~2細 胞;薄壁細胞含草酸鈣針晶。中柱鞘纖維束環列;韌皮部狹窄;木質部于四角處較發達;髓部細胞微木化,含針晶及片狀草酸鈣結晶, 稀有淀粉粒。葉表皮可見腺鱗、非腺毛及直軸式氣孔;葉肉組織中有間隙腺毛,全長約至60μm。薄壁細胞含草酸鈣針晶,長約7μm。廣藿香粉末:1.非腺毛1~8細胞,長約至550mm,有疣狀突起。
  2.腺鱗頭部扁球形,8細胞,直徑54~72μm;柄極短。
  3.小腺毛頭部2(~1)細胞,柄甚短,1~3細胞。
  4.柱鞘纖維單個散在或成束,淡黃色,呈長梭形,紋孔較稀,有的可見分隔。
  5.草酸鈣針晶呈細小針狀、小棒狀、細粒狀或片狀。
  6.葉片碎片表面觀,表皮細胞不規則形。此外,還有長梭形柱鞘纖維、木纖維、導管等。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廣藿香油,patchouli oil)2%~2.8%,干葉含油4.5%,油中主成分為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約52%~57%,另含α-及β-廣藿香萜烯(α-,β-patchoulene)、β-欖香烯(b-elemene)、α-桉樹烯、α-及β-龍腦膠萜烯、γ-杜松烯、菖蒲烯、α-愈創木烯、δ-愈 創木烯、廣藿香萜醇(pogostol)、丁香酚、桂皮醛、苯甲醛、環賽車烯,另尚含廣藿香酮(pogostone)、廣藿香烯醇(patchoulenol)和賽車 烯。又有報道廣藿香油中含有生物堿廣藿香吡啶堿(patchoulipyridine)和表瓜亞吡啶堿。海南產廣藿葉中揮發油3%~6%,莖0.5%~0.7%,而石牌產廣藿香葉含油0.3%~0.4%,莖含0.1%~0.15%,其中以廣藿香酮為主成分, 海南產的揮發油中此種成分含量甚微。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