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女貞子《青陽客棧》 【名稱】 女貞子 【英文】 Glossy Privet Fruit 【拉丁文】 Fructus Ligustri Lucidi 【異名】 女貞實(《本經》),冬青子(《濟急仙方》),爆格蚤(《分類草藥性》),白蠟樹子(《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鼠梓子(《廣西中藥志》)。原植物女貞(《本經》) 又名:楨木(《山海經》),女貞木(《典術》),冬青、蠟樹(《綱目》),小葉凍青(《醫林纂要》),將軍樹(《臨安縣圖經》),水蠟樹(《植物名實圖考》),鼠梓木(《新本草綱目》),白蠟樹、青蠟樹、大葉蠟樹(《中國植物志》),水瑞香、凍青樹、大蠟葉、水楨、。 【性味歸經】 味甘、苦,性涼。歸肝、腎經。 【功效】 補益肝腎,清虛熱,明目。 【藥用】 為木犀科(Oleaceae)植物女貞 Ligustrum lucidum Ait. 的果實。 【應用】 用于頭昏目眩,腰膝酸軟,須發早白,骨蒸潮熱等。女貞子甘苦而涼,既補益肝腎,又能清虛熱,尤適用于肝腎虧損,虛熱內生之證。用于頭暈目眩,腰酸遺精,腳弱無力,常與旱蓮草同用,方如《醫方集解》二至丸,亦可配入六味地黃湯應用;用于腎虛精虧,須發早白,可與熟地、當歸、枸杞子、何首烏等配用;陰虛兼有內熱,表現為頭昏腰酸、潮熱心煩者,可配伍龜板、鱉甲、地骨皮、白薇等滋陰清熱。 用于目暗不明之證。女貞子能益陰明目,用于肝腎陰虛,精血虧乏所致視力減弱、目暗不明,常與熟地、枸杞子、菟絲子等品同用;若兼肝火上炎者,則可加入決明子、青葙子清肝明目之品。現多用于中心性視網膜炎、早期老年性白內障、視神經炎等。 【注意】 脾胃虛寒泄瀉及陽虛者,慎服。 【用法用量】 6.00 - 15.00 g 【形態】 常綠灌木或喬木,高可達25m。樹皮灰褐色。枝黃褐色、灰色或紫紅色,圓柱形,疏生圓形或長圓形皮孔。單葉對生;葉柄長1~3cm,上面具溝;葉片革質,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至寬橢圓形,長6~17cm,寬3~8cm,先端銳尖至漸尖或鈍,基部圓形,有時寬楔形或漸狹。圓錐花本頂生,長8~20cm,寬8~25cm;花序梗長達3cm;花序基部苞片常與葉同型,小苞片披針形或線形,凋落;花無梗或近無梗;花萼無毛,長1.5~2mm,齒不明顯或近截形。花冠長4~5mm,裂片長2~2.5mm,反折:花絲長1.5~3mm,花藥長圓形,長1~1.5mm;花柱長1.5~2mm,柱頭棒狀。果腎形或近腎形;長7~10mm,徑4~6mm,深藍黑色,成熟時呈紅黑色,被白粉。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 生于海拔2900m以下的疏林或密林中,亦多栽培于庭院或路旁。分布于陜西、甘肅及長江以南各地。 【產地】 主產于浙江金華、蘭溪,江蘇淮陰、鎮江、湖南衡陽。此外,江西、福建、湖北、廣西、四川等地亦產。主產地商品多銷上海、天津和北京等地,其他生產地一般多自產自銷。 【品種考證】 女貞子原名女貞實,始載于《本經》,列為上品。《本草經集注》云:“葉茂盛,凌冬不凋,皮青肉白。”《新修本草》云:“女貞葉似枸骨及冬青樹等,其實九月熟,黑似牛李子……葉大,冬茂。”《蜀本草》曰:“《圖經》云:樹高數丈,花細,青白色。”《綱目》稱:“女貞、冬青、枸骨,三樹也。女貞即今俗呼蠟樹者……東人因女貞茂盛,亦呼為冬青,與冬青同名異物,蓋一類二種爾。二種皆因子自生,最易長。其葉厚而柔長,綠色,面青背淡。女貞葉長者四五寸,子黑色;凍青葉微團,子紅色,為異。其花皆繁,子并累累滿樹,冬月鸜鵒喜食之,木肌皆白膩。今人不知女貞,但呼為蠟樹。”參看《本草圖經》女貞附圖,本草所指女貞,應為本種。《植物名實圖考》“女貞”條附圖有二,右下的圖為本種的果枝。 【化學成分】 果實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甘露醇、葡萄糖、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果皮含齊墩果酸、乙酰齊墩果酸、熊果酸(Ursolic acid)。種子含脂肪油14.9%,油中棕櫚酸與硬脂酸為19.5%、油酸亞府酸等為80.5%。果實含女貞子甙(nuezhenide)、齊墩果甙(oleuropein)、4-羥基 -β-苯乙基 -β-D-葡萄糧甙(4-hydroxy-β-phenylethyl- β-D-glucoside)、齊墩果酸、甘露醇及脂肪酸。尚含裂環烯醚萜甙:女貞甙(ligustroside)、 10-羥基女貞甙、10-羥基橄欖苦甙(10-htdroxyoleuropein),以及女貞甙酸(ligustroside acid)、橄欖苦甙酸(oleuropeinic acid)和neonuezhenide。另含熊果酸(ursolic acid)、丁香甙(syringin)、苦杏仁酶轉化酶等。果皮含齊果酸、乙酰齊墩果酸、熊果酸。種子含脂肪油14.9%,油中棕櫚酸與硬脂酸共19.5%,油酸和亞油酸等為80.5%,但亦有認為油脂肪酸主要為亞油酸,其次為亞麻酸、油酸及棕櫚酸,而不含硬脂酸。 【藥理作用】 1 抗炎作用 多種實驗炎癥模型證實女貞子有明顯的抗炎作用。水煎劑12.5g/kg,25g/kg每日口服,連續5d對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郭腫脹,乙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對角叉菜膠、蛋清、甲醛性大鼠足跖腫脹均有明顯仰制作用;女貞子20g/kg灌胃,連續3d,可顯著降低大鼠足趾炎癥組織前列隙素E(PGE)的釋放量;女貞子20g/kg,連續7d灌服,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組織增生,同時伴有腎上腺重暈的增加。其抗炎機制可能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激活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促進皮質激索的釋放;抑制PGE的合成或釋放;降低豚鼠血清補體活性,對抗炎性介質組胺引起的大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女貞子的抗炎有效成分齊墩果酸50mg/kg、100mg/kg皮下注射,連續3d,對角叉菜膠和甲醛引起的小鼠腹腔鼠足跖腫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郭腫脹及乙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明顯抑制作用。齊墩果酸100mg/kg皮下注射,連續7d,使大鼠炎性組織釋放PGE量減少,抑制大鼠棉球肉芽組織增生,同時伴有腎上腺增重及胸腺縮小。 2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女貞子有促進免疫功能的作用水煎劑12.5g/kg,25g/kg連續灌胃7d還能使幼小鼠脾臟重量明顯增加,25d/kg此連續灌胃7d還能使成年小鼠脾臟重量增加。女貞子有促進小鼠體液免疫系統的作用,明顯提高血清溶血素抗體活性,升高正常小鼠IgG含量,且對抗環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女貞子對巨羅細胞的作用報道不一。有實驗報道,女貞子水煎劑25g/kg連續灌胃7d可顯著降低小鼠血液炭粒廓清速度,但也有實驗表明,蒸女貞子煎劑灌服240g/kg,連服5d能增強炭粒的廓清指數。女貞子在體內體外淋巴細胞轉化均有促進作用。女貞子水提取物在體外明顯增強亞適量PHA(植物血凝素),ConA(刀豆蛋白A)和PWM(美洲商陸有絲分裂厚)引起淋巴細胞增殖,還顯著地增加異種(人)淋巴細抱引起的大鼠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應,消除惡性腫瘤患者抑制性T細胞的活性,使正常人和惡性腫瘤患者的淋巴細胞混合培養時PHA或ConA的增值反應不同程度得到恢復。每日給小鼠灌胃女貞子煎劑12.5g/kg,連續5d,可明顯增強綿羊紅細胞所致小鼠遲定性超敏反應。人外周血淋巴細胞實驗表明,女貞子可使Ea花環形成細胞百分率(EaRFC%)提高,可促進淋巴細胞對低劑量PHA的應答,而且促進的程度與EaRFC%的增高率成正相關關系,這表明女貞子可通過增強細胞表面受體的活性而促進T淋巴細胞的活性。氫化可的松可抑制淋巴細胞代謝,故可抑制受胰酶抑制的淋巴細胞的EaRFC%的恢復。女貞子雖然可促進胰酶處理過的E受體恢復,但完全不能對抗氫化可的松的作用,表明它對細胞代謝無影響,而且其作用可因代謝受仰而被消除,提示女貞子可能是促進細胞內的受體迅速分泌到細胞表面,從而增強表面受體的結合能力。實驗表明,女貞子對小鼠脾細胞產生白介素-2(IL-2)的影響,在不同免疫狀態下具有不同的調節作用,可使環磷酰胺降低的IL-2升高,使硫唑嘌呤引起的IL-2超常升高受抑制,而對正常組無明顯影響,顯示了明顯的雙相調節作用。齊墩果酸和女貞子多糖是女貞子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兩種活性成分。大量實驗表明,齊墩果酸具有肯定的促進淋巴細胞增殖和動物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以及遲發超敏的效應,并與白介索2具有協同作用,152例雙盲百臨床觀察顯示:腫瘤病人服用扶正女貞素(其結構與齊墩果酸完全一致)400mg每日3次,1-2月后,巨噬細胞吞噬功能顯著增強;對細胞免疫有明顯增強作用,E玫瑰花結形成率和舊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率顯著提高;但對體液免疫則無明顯影響。女貞子多糖能使小鼠脾重增加,脾細胞對ConA的增殖反應顯著增強,使小鼠耳郭對2,4-二硝基氯苯致敏后再次攻擊產生的遲發性過敏反應增強。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