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益智仁 【拼音】 Yizhiren 【概述】 為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成熟果實。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云南、福建等地。夏、秋季間果實由綠轉(zhuǎn)紅時采收,曬干。砂炒后去殼取仁,生用或鹽水微炒用。用時搗碎。 【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歸腎、脾經(jīng)。 【功效】 暖腎固精縮尿,溫脾開胃攝唾。 【應(yīng)用】 1.下元虛寒遺精、遺尿、小便頻數(shù)。可以本品暖腎固精縮尿,補益之中兼有收澀之性。常與烏藥、山藥等同用,治療夢遺,如三仙丸(《世醫(yī)得效方》);以益智仁、烏藥等分為末,山藥糊丸,治下焦虛寒,小便頻數(shù),如縮泉丸(《校注婦人大全良方》)。 2.脾胃虛寒,腹痛吐瀉及口涎自流。脾主運化,在液為涎,腎主閉藏,在液為唾,脾腎陽虛,統(tǒng)攝無權(quán),多見涎唾。常以本品暖腎溫脾開胃攝唾,常配川烏、干姜、青皮等同用,治脘腹冷痛,嘔吐泄利,如益智散(《和劑局方》);若中氣虛寒,食少,多涎唾,可單用本品含之,或與理中丸、六君子湯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臨床研究】 1.化學(xué)成分:含二苯庚體類、類倍半萜類及揮發(fā)油類。 2.藥理作用:益智仁的甲醇提取物對豚鼠左心房收縮力有明顯增強作用。益智仁的水提取物對移植于小鼠腹腔中的腹水型肉瘤細胞的增長有中等強度的抑制作用。 3.臨床研究: 益智仁、制川烏、炮姜、青皮,共為散劑,治療寒盛吐瀉,效佳;益智仁、烏藥等份研末,山藥糊丸,米粥送服,治療遺尿尿頻(吉林中醫(yī)藥,1993,2:18)。 【參考文獻】 1.《本草拾遺》:“止嘔吵,……含之?dāng)z涎穢。” 2.《本草經(jīng)疏》:“益智子仁,以其斂攝,故治遺精虛漏,及小便余瀝,此皆腎氣不固之證也。腎主納氣,虛則不能納矣。又主五液,涎乃脾之所統(tǒng),脾腎氣虛,二臟失職,是腎不能納,脾不能攝,故主氣逆上浮,涎穢泛濫而上溢也,斂攝脾腎之氣,則逆氣歸元;涎穢下行。” 【圖片】 益智《中藥學(xué)》 ![]() 益智《本草綱目》 ![]() 益智仁 ![]() 益智植株_1 ![]() 益智的干燥種子 ![]() 鹽益智仁/益智仁藥材 ![]() (責(zé)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