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方】 1.治心煩失眠 合歡皮9g,夜交藤15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咳有微熱,煩滿,胸心甲錯,是為肺癰 黃昏(是合昏皮也)手掌大一片。細切,以水一升,煮取一升,分三服。(《千金要方》黃昏湯) 3.治肺癰久不斂口 合歡皮、白蘞。二味同煎服。(《景岳全書》合歡飲) 4.治打撲傷損筋骨 ①夜合樹皮(炒干,末之)四兩,入麝香、乳香各一錢。每服三大錢,溫酒調,不饑不飽時服。(《續本事方》)②夜合樹(去粗皮,取白皮,銼碎,炒令黃微黑色)四兩,芥菜子(炒)一兩。上為細末,酒調,臨夜服;粗滓罨瘡上,扎縛之。此藥專接骨。(《百一選方》) 5.治夜盲 合歡皮、千層塔各9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6.治蜘蛛咬瘡 合歡皮,搗為末,和鐺下墨,生油調涂。(《本草拾遺》) 【參考文獻】 《神農本草經》:味甘,平。主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 《日華子本草》:殺蟲,煎膏消癰腫,并續筋骨。 《藥性論》:屬土而有水與金,補陰之有捷功也。長肌肉,續筋骨,概可見矣。而外科家未曾錄用,何也?又名夜合,人家多植庭除間,蠲人之忿。 《本草綱目》:和血消腫止痛。 《本草經疏》:合歡稟土氣以生,故味甘氣平無毒。入手少陰、足太陰經。土為萬物之母。主養五臟,心為君主之官,本自調和。脾虛則五臟不安,心氣躁急則遇事拂郁多憂,甘主益脾,脾實則五臟自安。甘可以緩,心氣舒緩則神明自暢而歡樂無憂,神明暢達則覺照圓通,所欲咸遂矣。嵇叔夜《養生論》云:合歡蠲忿,正此之謂歟。其主輕身,明目。及大明主消癰疽,緩筋骨者,皆取其能補心脾,生血脈之功耳。 《本草蒙筌》:味甘,氣平。無毒。利心志補陰,安五臟明目。令人事事遂欲,時常安樂無憂。 《本草乘雅》:陽動而開,陰靜而合,此至和,此至安也。動而能靜,開而必合,此方至和,此方至安也。若動不能開,靜不能合,與動不能靜,開不能合,斯不和,斯不安矣。合歡晝而陽舒,夜而陰合,靜時交結,動不相牽,開合動靜,咸得所欲,是得陰陽之正,既安且和,人心如此,何忿不蠲。 晝開夜合,以晝夜為呼吸者也。當安心肺之陽,腎肝之陰,并安中州,滋培后天者歟。和心志歡樂無憂者,以藏安則神安,神安則志溢,志溢則無恐懼憂悲矣。儼似衛氣之出入,亦可安衛氣之晝出于陽,夜入于陰。更安營氣之周行經隧,鎮定中州故也。 惟藏安心和,故歡樂無憂。惟歡樂無憂,久之自身輕目明,而欲得矣。蓋氣郁悶則重滯,樂則飛揚而輕也。肝屈則目昏,樂則開爽而明也。心愁慮,則不能如意,樂則從心所欲,無弗得也。 《藥性解》:合歡皮,味甘,性平,無毒,入心經。主安五臟,利心志,殺諸蟲,消癰腫,續筋骨,令人歡樂無怒,輕身明目。花主小兒撮口,煎湯洗拭;跌打傷疼,熱酒調下。 按:合歡味甘,何以獨入心家?經所謂“以甘瀉之”之說也。心得所勝,而癰瘡諸患為之自釋矣。其葉細細相并,至夜則合,又名夜合花,似絨拂可愛,俗又謂之烏絨。 《本經逢原》:合歡屬土與水,補陰之功最捷。單用煎湯,治肺癰唾濁。合阿膠煎膏,治肺痿吐血皆驗。與白蠟同熬膏,為長肌肉、續筋骨之要藥,而外科家未嘗錄用,何也?按:合歡所主諸病,不過長肌肉,續筋骨,故用以填補肺之潰缺,而《本經》安五臟、和心志等語,豈特諸疾而已!嵇康《養生論》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寧無顧名思義之實乎? 《本草求真》:[批]補脾陰,緩心氣。 合歡專入脾,兼入心。因何命名,謂其服之臟腑安養,令人歡欣怡悅,故以歡名。第此味甘氣平,服之雖能入脾補陰,朱震亨曰:合歡屬土,補陰之功,長肌肉、續筋骨,概可見矣。入心緩氣,而令五臟安和,神氣自暢,及單用煎湯,而治肺癰唾濁。韋宙獨行方。合阿膠煎湯而治肺痿吐血,皆驗;與白蠟熬膏,而為長肉生肌,續筋接骨之藥。然氣緩力微,用之非止錢許可以奏效,故必重用久服,方有補益怡悅心志之效矣。若使急病而求治即歡悅,其能之乎。 《得配本草》:甘,平。入手足太陰經。安五臟,治肺癰。又能補心脾之陰。 得阿膠,治肺痿吐血。配白蠟,煎膏,長肌肉,續筋骨;配白芥子,內服外敷,治跌打折骨。 《本草分經》:甘,平。和血補陰,安五臟,和心志,益心脾。調和則五臟自安矣。 【藥論】 1.論合歡皮調和心脾 繆希雍:“合歡,味甘氣平,主養五臟。心為君主之官,本自調和,脾虛則五臟不安,心氣躁急,則遇事怫郁多憂。甘主益脾,脾實則五臟自安;甘可以緩,心氣舒緩,財神明自暢而歡樂無憂;神明暢達,則覺圓通,所欲咸遂矣。嵇叔夜《養生論》云:合歡蠲忿,正此之謂歟。其主輕身明目,及《大明》主消癰疽、續筋骨者,皆取其能補心脾,生血脈之功耳。”(《本草經疏》) 2.論使用合歡皮應量重久服 黃宮繡:“合歡,氣緩力微,用之非止錢許可以奏效,故必重用久服,方有補益怡悅心志之效矣,若使急病而求治即歡悅,其能之乎?”(《本草求真》) 【錄自】 《青陽客棧》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