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酸棗仁 【拼音】 Suanzaoren 【概述】 為鼠李科植物酸棗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Hu ex H. F. Chou的干燥成熟種子。主產于河北、陜西、遼寧、河南、山西、山東、甘肅等地。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實,除去果肉及核殼,收集種子,曬干。生用或炒用,用時搗碎。 【性味歸經】 甘、酸,平。歸心、肝、膽經。 【功效】 養心益肝,安神,斂汗。 【應用】 1.心悸失眠。本品味甘,入心、肝經,能養心陰,益肝血而有安神之效,為養心安神要藥。主治心肝陰血虧虛,心失所養,神不守舍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夢、眩暈等癥,常與當歸、白芍、何首烏、龍眼肉等補血、補陰藥配伍;若治肝虛有熱之虛煩不眠,常與知母、茯苓、川芎等同用,如酸棗仁湯(《金匱要略》);若心脾氣血虧虛,驚悸不安,體倦失眠者,可以本品與黃芪、當歸、黨參等補養氣血藥配伍應用,如歸脾湯(《校注婦人大全良方》);若心腎不足,陰虧血少,心悸失眠,健忘夢遺者,又當與麥冬、生地、遠志等合用,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秘剖》)。 2.自汗,盜汗。本品味酸能斂而有收斂止汗之功效,常用治體虛自汗、盜汗,每與五味子、山茱萸、黃芪等益氣固表止汗藥同用。 此外,本品味酸,酸能收斂,故有斂陰生津止渴之功,還可用治傷津口渴咽干者,可與生地、麥冬、天花粉等養陰生津藥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9~15g。研未吞服,每次1.5~2g。本品炒后質脆易碎,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可增強療效。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皂苷,其組成為酸棗仁皂苷A及B。并含三萜類化合物及黃酮類化合物。此外,含大量脂肪油和多種氨基酸、維生素C、多糖及植物甾醇等。 2.藥理作用:酸棗仁皂苷、黃酮苷、水及醇提取物分別具有鎮靜催眠及抗心律失常作用,并能協同巴比妥類藥物的中樞抑制作用;其水煎液及醇提取液還有抗驚厥、鎮痛、降體溫、降壓作用;此外,酸棗仁還有降血脂、抗缺氧、抗腫瘤、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強免疫功能及興奮子宮作用。 3.臨床研究: 據報道,用酸棗仁30g,生甘草10g,煎水一杯,夜間10點鐘頓服,治療多種子時發病,多屬虛證的疾病105例,均獲良效(山東中醫雜志,1988,1:17);用酸棗仁30g,細茶60g,共研末,以人參須6g煎湯送服,每日二次,治療不射精癥4例,均獲愈(浙江中醫雜志,1987,5:204)。另有用酸棗仁等治療臟躁、更年期綜合征、皮膚瘙癢癥、胃腸疾病引起的疼痛等。 4.不良反應;煎服酸棗仁偶可發生過敏反應。可出現大片蕁麻疹,全身皮膚瘙癢。也有表現為惡寒發熱、關節疼痛等癥者。 【參考文獻】 1.《神農本草經》:“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酸痛濕痹,久服安五臟,輕身延年。” 2.《別錄》:“主心煩不得眠,……虛汗,煩渴,補中,益肝氣,堅筋骨,助陰氣。” 3.《本草綱目》:“其仁甘而潤,故熟用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證;生用療膽熱好眠,皆足厥陰、少陽藥也。” 【圖片】 生棗仁 ![]() 藥材酸棗仁 ![]() 酸棗 ![]() 酸棗《中藥學》 ![]() 酸棗《本草綱目》 ![]() 酸棗仁 ![]() 酸棗樹 ![]()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