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抗過敏 合歡皮煎劑大鼠灌胃給藥可抑制其腹膜肥大細胞脫顆粒,體外試驗也有類似作用。合歡皮煎劑可明顯抑制抗原(馬血清)對大鼠的致敏過程和抗體產生過程。其有效成分似為一耐熱的水溶性物質。 3.抗腫瘤作用 合歡皮所含多糖對小鼠移植性腫瘤S180抑制率為73%。 【采收加工】 夏、秋間剝皮,切段。曬干或炕干。 【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絲,干燥。 【性狀】 樹皮筒狀或槽狀,筒徑2~3.5cm,厚1~2m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稍粗糙,有多數棕色或紅棕色橫長或橢圓形皮孔,單個散在或數個并生;內表面淡黃白色,有細縱紋。質硬脆,折斷面裂片狀,纖維層可成片剝離。氣微香,味微澀,稍刺舌,而后喉頭有不適感。飲片為5~10mm小段。飲片性狀:本品為絲狀,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略有縱皺紋,密生紅棕色的小疙瘩。內表面淡黃棕色或黃白色,平滑,有細密縱 紋,質硬而脆。橫切面黃白色,呈纖維性。氣微香,味淡、微澀,稍刺激喉舌。 【附方】 1.治心煩失眠 合歡皮9g,夜交藤15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咳有微熱,煩滿,胸心甲錯,是為肺癰 (《千金要方》黃昏湯) 3.治肺癰久不斂口 (《景岳全書》合歡飲) 4.治打撲傷損筋骨 ①夜合樹皮四兩(炒干,末之),入麝香、乳香各一錢。每服三大錢,溫酒調,不饑不飽時服。(《續本事方》)②夜合樹(去粗皮,取白皮,銼碎,炒令黃微黑色)四兩,芥菜子(炒)一兩。上為細末,酒調,臨夜服;粗滓罨瘡上,扎縛之。此藥專接骨。(《百一選方》) 5.治夜盲 合歡皮、千層塔各9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6.治蜘蛛咬瘡 合歡皮,搗為末,和鐺下墨,生油調涂。(《本草拾遺》) 【藥論】 1.論合歡皮調和心脾 繆希雍:“合歡,味甘氣平,主養五臟。心為君主之官,本自調和,脾虛則五臟不安,心氣躁急,則遇事佛郁多憂。甘主益脾,脾實則五臟自安。甘可以緩,,口氣舒緩,財神明自暢而歡樂無憂;神明暢達,則覺圓通,所欲咸遂矣。嵇叔夜《養生 論》云:合歡蠲忿,正此之謂歟。其主輕身明目,及《大明》主消癰疽、續筋骨者,皆取其能補心脾,生血脈之功耳。”(《本草經 疏》) 2.論使用合歡皮應量重久服 黃宮繡:“合歡,氣緩力微,用之非止錢許可以奏效,故必重用久服,方有補益怡悅心志之效矣,若使急病而求治即歡悅,其能之乎?”(《本草求真》) 【附注】 1.合歡花、合歡米(花蕾) 花蕾細小,棒槌狀,長2~6mm,被細柔毛;萼筒狀,長1~3mm,棕色,頂端5齒裂,下連細花柄;未開放花冠稍膨大,直徑1~2mm,灰綠色,內有多數雄蕊,花絲極細,下部合生,呈錯綜交織狀;味微苦。已開放的花冠筒長約3mm,上端5裂, 裂片披針形,花絲細長彎曲,伸出花冠外約3cm。本品甘、苦、平。能安神、理氣、解郁;治失眠、胸悶、胃口不好,3~9g水煎服。 2.合歡種子中分離出兩種氨基酸:合歡氨酸(albizzine)及S-(b-羧基異丙基)-L-半胱氨酸[S-(b-carboxy-isopropyl)-L-cysteine)。葉含鞣質約8.6%,又含槲皮甙。 3.山合歡(山槐)A.kalkora(Roxb.)Prain二回羽狀復葉,羽片2~3對,小葉5~14對,斜長圓形,長1.5~4.5cm,花黃色。產于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山合歡皮在湖北及浙江部分地區作合歡皮用。本品外表面有色較深而略扭曲的縱脊紋。樹皮含鞣質35.82%。 4.楹樹A.chinensis (Osb.) Merr.產于中南及云南、福建。樹皮含鞣質和合歡皮皂甙(albitocin)。合歡皮皂甙具有催產和墮胎作用。將0.25mg/kg溶液滴于麻醉豚鼠暴露出的懷孕子宮上,立即引起劇烈收縮,持續30~120min;靜脈注射0.1~8.0mg/kg,對未孕、已孕的兔、 貓、豚鼠在體子宮的自發收縮力和頻率皆有增加,由于腸道吸收困難或被破壞,故灌胃給藥無效;墮胎的ED50及LD50:小鼠腹腔注射分 別為3.2mg/kg、5.9mg/kg,兔靜脈注射分別為1.0mg/kg、1.8mg/kg,猴靜脈注射分別約為1.0mg/kg、2.5mg/kg;對所有受試動物靜脈注射均 呈短暫的降壓作用,但腹腔注射則有持久的升壓反應;動物接受致死劑量后,白細胞升高,兔有腎小管組織壞死,小鼠、大鼠則有肝組 織破壞。 【錄自】 《中藥全書》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