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臍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我國勞動人民在與疾病作斗爭中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由于其安全有效,簡便易行,故備受歷代醫家的推崇,為廣大勞動人民喜施樂用。 敷臍療法又稱“臍療”,是將藥物放在臍中(神闕穴),上面用膠布或紗布等覆蓋固定,或者用藥液涂抹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臍為任脈要穴神闕穴所在,又為沖脈循環之處,為經絡之總樞、經氣之江海。臍可通過經絡溝通上下內外諸經和五臟六腑。藥物敷臍后,一方面藥物的氣味被吸收,通過氣血運行而達到病所。另一方面,通過局部穴位的刺激,疏通經絡、調理氣血,調整臟腑功能,從而發揮其防病治病的特殊作用。藥物經臍部皮膚毛細血管直接吸收進入體循環,分布到全身組織。具有以下特點:(1)進入體循環之前不經胃腸道、肝臟,可免除肝臟首過消除效應和藥物在胃腸道的降解,提高了生物利用度;(2)藥物長時間以恒定速率進入體內,維持恒定而有效的血藥濃度,避免了口服給藥等引起的血藥濃度峰谷現象;(3)持續緩釋,延長了作用時間;(4)藥物途徑臟器少,減少了副作用的發生;(5)數日換藥1次,改善了病人的適應性,不必頻繁給藥,容易為患者接受和長期堅持;(6)對精神病人、兒童等一些不能配合用藥的病人也適用。臍療局部用藥,藥氣離子直達病所,療效迅速、安全簡便、經濟,所以臍療具有無痛苦、低風險、少毒害、易操作等優點,在臨床適用范圍非常廣泛,且功效顯著。 研究表明,藥物可通過皮膚表面結構進入細胞間質,再通過皮膚微循環,從細胞外液迅速地將藥物分子彌散而進入血液循環。而臍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后閉合之處,屏障功能最弱,最有利于藥物分子穿透而被吸收。另外,臍部皮膚除了一般皮膚所具有的微循環外,臍下腹膜還布有豐富的靜脈網,腹下動脈分支也經過臍部,可見藥物在臍部穿透皮膚后可直接擴散到靜脈網或腹下動脈分支進入體循環而發揮作用。 敷臍療法簡便易行,適用范圍很廣,內、婦、兒、男科中多種疾病均可使用。三寶五行萬應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采用多種名貴中藥精心煉制成迅捷提高人體免疫力的萬應靈丹,開竅、通脈、補能,吸納虛火激發陽氣融通全身百脈,從而達到養正化毒,培元固本.對很多疾病都有可觀的療效,特別是對失眠,消化系統和生殖泌尿系統等疾病有立竿見影的奇效。 【前提是不能有明顯的寒濕淤堵,沒形成明顯病灶】。 操作方法: 先將患者臍部洗凈擦干,然后將藥填臍,以軟紙或棉球敷蓋后用傷濕止痛膏或抗過敏膠布覆蓋固定,【再用掌心貼壓五分鐘會貼的更牢】。第一要用好膠布,第二貼的時候膠布大一些,這樣就不容易掉了 。 根據病情需要,或一二天用藥1次,或半天用藥1次。【皮膚嬌嫩敏感,反應強烈者可貼六至十小時即可】。 用藥后可能大小便增加及顏色改變,這是正常的排毒現象,皮膚如有輕微過敏發癢疼痛等可用姜汁,艾葉燒的灰或陳醋搽抹過敏處后涂點凡士林,待皮膚感覺正常后再貼藥,如出現皮膚重度過敏者,戒用。 女性月經期間停用,想近期懷孕的和孕婦忌用。治療期間忌煙酒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臨床上應糾正臍療法“包治百病”、“無所不能”的錯誤認識,對一些急危重癥一定要配合一切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積極救治,千萬不可拘泥一法,坐失良機。對皮膚過敏的患者,或臍部感染潰爛的患者,臍療法也都屬禁忌使用之列 由于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很大,成病原因復雜,得病時間長短不一,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會出現以下三類特性: 1、部分患者用藥后短期內效果顯著,療效穩定直致痊愈。此類人群約占20%--30%。 2、部分患者使用后,療效明顯;使用一段時間后效果反而不明顯或反彈,此時要堅持使用,到一定量后,會出現拐點,療效顯著上升直致痊愈。 3、部分患者使用后,相當長時間顯效不大,此時如能繼續堅持使用,到一定量后,會出現拐點,療效顯著上升直致痊愈。 內治外治理一貫,祛邪扶正為的端,外治恰如無影劍,直擊要害靈光現,破淤消滯正氣復,勝過內服辯證難,血分氣分毒排盡,龍騰虎躍任回環,多少愚迷不知理,認定死法難醒來,我今點破此中竅,徒惹書呆哈哈笑,大道無形本無言,靈機處處應大千。 失傳的絕技 中醫之所以是“國寶”,除了有人才和學術,還有一些“絕招”,這些“絕招”可以說是每一位醫生的看家本領,但這一點長期以來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特別是許多散落在民間的“寶貝”,包括秘方、手法等,它們都是經過千百年來的實踐證明有效的,甚至是無數人生命換來的寶貴經驗,如今已經失傳或瀕臨著失傳的危險。- 當年,筆者所在實習醫院的外科治療燒傷是一大特色,主要治療方法就是用“虎杖液”外噴傷口。“虎杖液”是醫院根據一位老中醫的驗方配制的院內制劑,是以虎杖、側柏葉等為主要成分的一種酊劑,廣泛用于Ⅰ度、Ⅱ度燒傷的患者。當時,門診和病房每天都要接收許多燒傷患者,筆者的任務之一是給患者噴藥,一天噴兩次,直到傷口結痂、脫落,既不需要包扎,也不會留下任何疤痕。 實習期間,筆者有一次意外被開水燙傷,衣服一脫,整層皮掉下來,非常可怕。當時沒有采取其他的措施,只用醫院的“虎杖液”外噴,結果一周內痊愈了且沒留下任何疤痕。十幾年后,筆者的一位同事被開水燙傷,經過清創、包扎處理后,又住院治療了一段時間,總算把燙傷治好了,可因為疤痕收縮還做了疤痕切除和植皮手術,半年時間過去了,她的皮膚還沒有完全康復,留下了永久性的疤痕。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原因很簡單,因為類似于“虎杖液”之類的東西不夠“先進”,而且收費太低。筆者記得當時自己噴了一星期只花了幾元錢,而這位同事雖然傷情較輕卻為此花費了1萬多元。更令人擔憂的是,萬一傷口感染了誰來負這個責任?于是,就沒有一家醫院愿意使用“虎杖液”,沒有了需求當然也沒有人愿意再生產“虎杖液”了。失去的是“寶貝”,受苦的是百姓。 筆者的一個親戚,是外科學教授。許多年前,他媽媽的一個腳趾頭爛了,經診斷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中醫叫“脫疽”),治療的方案是要把壞死的腳趾頭截掉。他和他的主任親自為他媽媽動手術,手術非常順利。手術當天,他媽媽因為下地不方便,只好用痰盂在床上小便,一不小心碰倒了痰盂,尿液灑在了傷口上,于是傷口感染、潰爛,一直爛到了腳底、腳背。他是個孝子,每天親自給母親換藥,卻沒有任何好轉,只能眼看著潰爛的面積越來越大。他感嘆地說:“若繼續使用外科的方法,估計只能把整只腳截掉了。”他的弟弟看他已經束手無策了,就自作主張跑到當地“土醫生”那里,花5毛錢買了一瓶“白藥水”。“土醫生”讓他拿一根鴨毛洗干凈晾干,然后蘸著“白藥水”涂抹患處。一天一天過去了,他母親的腳也就這么好了。后來筆者到當地打聽“白藥水”的下落,卻一直沒有找到。而今,眼看著掌握這些“絕招”、“秘方”的老人不斷逝世,許多民間的驗方由于失去其賴以生存的土壤也逐漸消失,筆者終于明白,許多類似“白藥水”的東西肯定失傳了。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