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醫生 消炎一詞,當今社會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大家理解的消炎即是抗菌,就是用青霉素、先鋒霉素等西藥來滅菌,治療感染性疾病。自從抗菌素問世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確,感染性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使得世界人口增長速度加快,但是,這些藥的應用也太“泛”了,老百姓都知道:醫生,給我消消炎,這幾天身上不舒服。欣喜之中大家以為得到了百病良藥。據統計,目前全國各大醫院的藥品收入中70%左右是抗生素創造的,同樣,制藥廠的抗生素產量也是其效益的主力軍。在中小醫院、在基層、在農村無不占主要地位。 在正規醫院,抗生素的應用基本是按原則進行,如:做藥敏試驗或經驗用藥等。在基層、在農村未必就按原則使用,除了條件差,主要是不會用,或會用,但追求的是效益,就只好濫用了。濫用到什么程度?據統計農村不少醫生是這樣使用的:感冒了,本來是病毒性疾病,自愈性疾病,有些醫生卻喜歡用青霉素、先鋒霉素、激素藥(公開的秘密)靜脈點滴,從感冒的第一天開始就連續使用。患者不懂,醫生說了:消炎,這是最好的藥,連續輸液三、五天準好。有些醫生們見了面問候:“今天輸了幾個?”,“不多,十幾個”。這是謙虛的,有的醫生在感冒季節一天能輸20-30個病人。附近就有幾個膽子大的醫生靠輸液發了家。感冒病的治療,主要是抗病毒、對癥治療,提高免疫力。抗生素的使用只在病人有了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細菌感染并發癥時起作用,早用:一是浪費、增加病人負擔;二是增加過敏危險;三是引起菌群失調;四是沒學懂病理;五是增加了醫生的收入。 發燒了,不問是否細菌感染就給予阿莫西林膠囊口服或靜滴先鋒霉素、激素。輸了一天不見效,換另一種先鋒霉素,第三天不見效又換成廣譜的左氧氟沙星藥,再不見效就沒辦法了。病人問怎么辦,則說:家里所有的消炎藥都用過了,沒法兒了,你去別處吧。外行人不懂,心想人家盡力了,咱走吧。其實,暴漏了兩個問題:一是沒診段清楚發燒的原因;二是根本不了解抗生素的抗菌譜及適應癥。 可笑! 肚子疼,消炎!阿莫西林膠囊、氟派酸膠囊。 手術了,消炎!輸液!連續7天的先鋒霉素+甲硝唑液。 骨折了,消炎!輸液!連續7天的先鋒霉素+甲硝唑液。 牙疼了,消炎!輸液!連續7天的先鋒霉素+甲硝唑液。 腦出血了,消炎!這是一鄉衛生院的大夫。問其為什么要消炎?說:“腦出血也有炎癥。”大腦是密閉的,即使出血也不會有細菌感染,消炎不是辦法。不知他怎么想的,莫不是把滲出性炎與感染性炎混淆? 總之,在農村中,治病-消炎-抗生素,是好多醫生的主要“武器”,甚至是有些醫生的唯一“武器”。目前農村中的醫生(鄉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個體診所)大多沒有中專水平(或只有當地衛生局的中專認定證),對抗生素的應用無系統知識,你怎么用我也怎么用。前些年,青霉素用的很普遍,后來,先鋒霉素用的又多起來,用第一代,再用第二代,接著三代四代,更新的很快;以前用窄譜抗生素,現在用廣譜抗生素,即使判斷不清感染細菌的種類也行,因為廣譜抗生素就可全面“照顧”,選兩種三種同時用更覺得保險。他們不知道不顧及細菌的耐藥、菌群的平衡,更不知道不顧及這些抗生素作用到人體后產生近期的、遠期的、后代的,并且在逐漸增多的毒副作用。 還有,除了水平差的醫生確實不會使用抗生素,當今西醫界在農村中的醫生要想治療常見病、多發病還真的拿不出更多的方法和藥物,無非是:講衛生、臥床休息、清淡飲食、消炎、營養、手術。應對農村中五花八門的病,有時真的束手無策。有些西醫生有時還真的羨慕中醫生,特別是羨慕中西醫知識皆通的醫生。現在農村醫生水平普遍差,不能應對需要認真篩查的常見病多發病,難怪出現了“消炎”醫生、“激素”醫生。中醫在基層可以大展身手:針灸、中草藥、推拿按摩、拔罐等等方法,不管遇到什么病都可以拿出辦法,有時雖然說不出所以然,但是經過治療就是有效,你不能不信服。特別是西醫上確診的或診斷不明的拿不出治療方法的疑難病、慢性病,中醫就是有辦法,并且能治愈,雖然它的說理西醫聽不懂。如果是中西醫結合的醫生,那么治療疾病更是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樂觀地說,農村是鍛煉醫生的最佳地方,有中、西醫生存的良好土壤。因此,建議西醫生們最好學學中醫知識!- “輸液”醫生 醫生治病的方法很多:藥物口服、舌下、直腸、皮下、吸入、肌肉注射、靜脈滴注、手術、推拿按摩、拔罐、針灸、皮膚貼敷、理療、心理疏導等等。按病情酌選不同的方法,始終有一種方法治療所有疾病是不會都適用的,凡是藥物作用于人體都有一定的副作用甚至毒性作用,因此,西醫在治療上有個原則:能不吃藥就不吃藥,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能保守治療不手術。吃藥-打針-輸液-手術對身體的損害是依次遞增的。 輸液的優點是:替代口服藥物、補液、調整電解質、短時間內血藥濃度達到治療水平、避免首關消除(藥物在肝、胃的過程)、藥物起效快、給藥面積大、適用于急、重癥。其缺點是:危險性大、配伍禁忌多、給藥劑量、速度嚴格、熱源反應多、過敏反應多、毒性反應多、傳染病的機會多、死亡率高。 在基層、在農村,就有好多以輸液為生的醫生,不管遇到什么病都給予輸液。每年的冬春季節,感冒的人多了,他家的吊瓶就“林立”了,有的還走家串戶給輸液,沒別的藥,就是先鋒霉素+地塞米松(激素)+雙黃連注射液。宣稱:只有輸液好,病好的快(最終目的是為了多掙錢)。致使其周圍無知的人以為感冒了只有輸液好,吃藥打針都不頂事。經過他們輸液(溶液里的激素量很大),有人感冒一次就輸液十幾天;有的纏綿難愈一個月;有的反反復復不斷感冒;有的免疫力低下變生它癥。每年的春、秋季節交替時又是他們輸液的旺季。老百姓中流傳著這樣的防病辦法(預防心腦血管病):在季節交替時輸液(活血通脈藥)1-2周可防一年不生病。因此,每年此季不少中老年人就爭先輸液保己平安,小診所、衛生所也就有了好買賣,人們要求輸液就輸液,不管它應不應該起不起作用,掙錢第一。其實,這個防病辦法醫學上沒有認可,媒體上曾有專家討論過,不支持這樣輸液防病,不認為輸幾天活血通脈藥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試想,所輸藥物與平時口服藥物基本相同,并無緩釋作用和長期療效,豈能保證一年內不發病?短期效果可能有,還有安慰作用。不過人們的防病意識是進步的,可作為醫生用藥就要有理論根據,不能人云亦云,這也說明此類醫生沒有理論知識,沒有責任心,糊里糊涂,只為掙錢。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