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牽牛子《中國藥典》
【名稱】
牽牛子
【拼音】
Qianniuzi
【英文】
SEMEN PHARBITIDIS
【概述】
本品為旋花科植物裂葉牽牛Pharbitis nil (L.) Choisy 或圓葉牽牛 Pharbitispurpurea (L.) Voigt 的干燥成熟種子。秋末果實成熟、果殼未開裂時采割植株,曬 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性味歸經】
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
【應用】
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用于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絳蟲病。
【注意】
孕婦禁用,不宜與巴豆、巴豆霜同用。
【貯藏】
置干燥處。
【用法用量】
3~6g 。
【理化鑒別】
(1) 取本品,加水浸泡后種皮呈龜裂狀,手捻有明顯的黏滑感。
(2) 本品粉末淡黃棕色。種皮表皮細胞深棕色,形狀不規則,壁微波狀。非腺毛單細胞,黃棕色,稍彎曲,長50~240μm。子葉碎片中有分泌腔,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5 ~106μm。草酸鈣簇晶直徑10~25μm 。柵狀組織碎片及光輝帶有時可見。
(3) 取本品1g,研碎,加2mol/L鹽酸乙醇溶液30ml,加熱回流1.5小時,濾過,濾液加水40ml,置水浴上蒸至無醇味,水溶液置分液漏斗中,加苯30ml振搖提取,分取苯層, 回收溶劑,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牽牛子對照藥材1g,同法 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 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已烷-醋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 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 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炮制】
牽牛子 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炒牽牛子 取凈牽牛子,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稍鼓起。用時搗碎。
【性狀】
本品似橘瓣狀,長4~8mm,寬3~5mm。表面灰黑色或淡黃白色,背面有一條淺縱溝,腹面棱線的下端有一點狀種臍,微凹。質硬,橫切面可見淡黃色或黃綠色 皺縮折疊的子葉,微顯油性。無臭,味辛、苦,有麻感。
【圖片】
藥材牽牛子
裂葉牽牛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