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中藥大全 > 其他 >

木棉花

時間:2020-05-26 06:34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標題】 木棉花 【拼音】 M Min Huā 【英文】 Commen Bomhax Flower, Flower of Common Bombax 【拉丁文】 Bombax malabaricum DC. [Gossampinus malabarica (DC)Merr.] 【異名】 木棉、斑枝花、瓊枝。 【性味】 甘;淡;性涼 【歸經】 脾;肝;大腸經 【功
【標題】
木棉花
【拼音】
  Mù Mián Huā
【英文】
  Commen Bomhax Flower, Flower of Common Bombax
【拉丁文】
  Bombax malabaricum DC. [Gossampinus malabarica (DC)Merr.]
【異名】
  木棉、斑枝花、瓊枝。
【性味】
  甘;淡;性涼
【歸經】
  脾;肝;大腸經
【功效】
  清熱;利濕;解毒;止血。主泄瀉;痢疾;咳血;吐血;血崩;金瘡出血;瘡毒;濕疹
【藥用】
  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服。
【形態】
  木棉 落葉大喬木,高達25m。樹皮深灰色,樹干常有圓錐狀的粗刺,分枝干展。掌狀復葉;總葉柄長10-20cm;小葉5-7枚,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0-16cm,寬3.5-5.5cm;小葉柄長1.5-4cm。花生于近枝頂葉腋,先葉開放,紅色或橙紅色,直徑約10cm;萼杯狀,厚,3-5淺裂;花瓣肉質,倒卵狀長圓形,長8-10cm,兩面被星狀柔毛;雄蕊多數,下部合生成短管,排成3輪,內輪部分花絲上部分2叉,中間10枚雄蕊較短,不分叉,最外輪集生成5束,花藥1室,腎形,盾狀著生;花拄長于雄蕊;子房5室。蒴果長圓形,木質,長10-15cm,被灰白色長柔毛和星狀毛,室背5瓣開裂,內有絲狀綿毛。種子多數,倒卵形,黑色,藏于綿毛內。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生態環境】
  生于海拔1400-1700m以下的干熱河谷、稀樹草原、雨林溝谷、低山,次生林中及村邊、路旁。
【產地】
  分布于華南、西南及江西、福建、臺灣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氣候,為熱帶季雨林的代表樹種,不耐寒,喜光,耐旱,生長迅速,萌蘗性強,深根性,抗風力強。在土層深厚肥沃的酸性、中性土壤中生長最好。
  栽培技術 用播種、扦插和分株繁殖。蒴果未開裂前采集,種子發芽力保存期短,故多隨采隨播,也可用濕沙短期貯藏,條播,覆土2cm,平均氣溫20℃以上,一般4-5d可出齊苗;扦插多在2-3月或雨季進行,用長80-100cm,橫徑1-2cm的大枝,插入苗床10-15cm深,經常保持床上濕潤;分株是自母株根部萌蘗處,連一段母根和須根截斷分栽更易成活。
  田間管理 實生幼苗不需移栽,苗過密時經1次間苗后,可任其生長,每月追肥1-2次。幼苗怕霜凍,第1年入冬小苗應澆水井用草覆蓋,防霜凍。扦插苗栽后應遮陰、噴水,緩苗后半個月可追施薄肥,其后常中耕除草。
【化學成分】
  花萼含水分85.66%,蛋白質1.38%,碳水化合物11.95%,灰分1.09%,總醚抽出物0.44%,不揮發的醚抽出物0.18%。種子含蛋白質9.3%,其氨基酸組成主要有丙氨酸(ala-nine),纈氨酸(val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精氨酸(arginine),甘氨酸(glycine)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種子油脂肪酸組成主要有:肉豆寇酸(myristic acid)13.44%,棕櫚酸(palmitic acid)43.61%,花生酸(arachidic acid)2.32%,山萮酸(behenic acid)14.39%,亞油酸(linoleic acid)26.24%等;種子還含類胡蘿卜素(caroteno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a-生育酚(a-tocopherol),正-二十六烷醇(n-hexaconsanol),棕櫚酸十八烷醇酯(octadeccyl palmitate),沒食子酸(gallic acid),1-沒食子酰-β-葡萄糖(1-galloyl-β-glucose),沒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鞣酸(tannic acid),葡萄糖(glucose),鼠李糖(rhamnose),木糖(xylose)。
【采收加工】
  春末采收,陰干。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呈于縮的不規則團塊狀,長5-8cm;子房及花柄多脫離。花萼杯杯狀,長2-4.5cm,3或5淺裂,裂片鈍圓、反卷,厚革質而脆,外表棕褐色或棕黑色,有不規則細皺紋;內表面灰黃色,密被有光澤的絹毛。花瓣5片,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倒卵狀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外表棕黃色或深棕色,密被星狀毛,內表面紫棕色或紅棕色,疏被星狀毛。雄蕊多數,卷曲;殘留花柱稍粗,略長于雄蕊。氣微,味淡微甘澀。以花朵大、完整、色棕黃者為佳。
【參考文獻】
  1.《生草藥性備要》:治痢癥,白者更妙。
  2.《本草求原》:紅者去赤痢,白者治白痢,同武彝茶煎常飲。
  3.《嶺南采藥錄》:消暑。
  4.《中藥新編》:利尿及健胃。
  5.《南寧市藥物志》:去濕熱。治血崩,金創。
  6.《廣西中藥志》:去濕毒,治惡瘡。
  7.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治腸炎,菌痢。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