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biāo)題】
密蒙花《中藥學(xué)7版》
【名稱】
密蒙花
【拼音】
Mimenghua
【出處】
《開寶本草》
【概述】
為馬錢科植物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的干燥花蕾。主產(chǎn)于湖北、四川、陜西、河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春季采收,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jīng)】
甘,微寒。歸肝、膽經(jīng)。
【功效】
清熱瀉火,養(yǎng)肝明目,退翳。
【應(yīng)用】
1.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眼生翳膜。本品甘寒入肝經(jīng)而清瀉肝火,并能明目退翳。用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常配菊花、甘草用,如密蒙花散(《圣濟(jì)總錄》);若治風(fēng)火上攻,羞明多淚,多配木賊、石決明、羌活用,如密蒙花散(《和劑局方》)。取本品明目退翳作用,配蟬蛻、白蒺藜等,可治肝火郁滯,眼生翳膜,如撥云退翳丸(《原機(jī)啟微》)。
2.肝虛目暗、視物昏花。本品既能清肝,又能養(yǎng)肝,故可用治肝虛有熱所致目暗干澀、視物昏花者,多配菟絲子、山藥、肉蓯蓉等藥用,如綠風(fēng)還睛丸(《醫(yī)宗金鑒》)。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臨床研究】
1.化學(xué)成分:本品含刺槐苷、密蒙皂苷A、B,對(duì)甲氧基桂皮酰梓醇、梓苷、梓醇,刺槐苷水解后得刺槐素等。
2.藥理作用:本品所含刺槐素有維生素P樣作用,能減輕甲醛性炎癥,能降低皮膚、小腸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有解痙及輕度利膽、利尿作用。
3.臨床研究: 用密蒙花、木賊、石決明、菊花,研末,水煎服,治療結(jié)膜炎、角膜云翳、白內(nèi)障等眼疾有效(陜西寧青中草藥選,1971)。
【參考文獻(xiàn)】
1.《開寶本草》:“主青盲膚翳,赤澀多眵淚,消目中赤脈,小兒麩痘及疳氣攻眼。”
2.《本草經(jīng)疏》:“密蒙花為厥陰肝家正藥,所主無非肝虛有熱所致。蓋肝開竅于目,目得血而能視,肝血虛則為青盲膚翳,肝熱甚則為赤腫眵淚,赤脈,及小兒痘瘡余毒,疳氣攻眼。此藥甘以補(bǔ)血,寒以除熱,肝血足而諸證無不愈矣。”
(責(zé)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