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青果
【拼音】
Qingguo
【概述】
為橄欖科植物橄欖Canarium album Raeusch.的成熟果實。又名橄欖。我國南方及西南各地多有生產,主產廣東、廣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打碎生用。
【性味歸經】
甘、酸,平。歸肺、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利咽,生津。
【應用】
1.咽喉腫痛,咳嗽煩渴。本品性平偏寒,功能清熱解毒、生津利咽、化痰止咳。用治風熱上襲或熱毒蘊結而致咽喉腫痛,常與硼砂、冰片、青黛等同用;若用治咽干口燥,煩渴音啞,咳嗽痰粘,可單用鮮品熬膏服用,亦可與金銀花、桔梗、蘆根等同用。
2.魚蟹中毒。本品甘平解毒,《隨息居飲食譜》單用鮮品榨汁或煎濃湯飲用,可解河豚之毒;本品又有解毒醒酒之效,《本草匯言》單用青果十枚,煎湯飲服,用于飲酒過度。
【用法用量】
煎服,4.5~9g;鮮品尤佳,可用至30~50g。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果實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抗壞血酸等;種子含揮發油以及香樹脂醇等。
2.藥理作用:青果提取物對半乳糖胺引起的肝細胞中毒有保護作用;亦能緩解四氯化碳對肝臟的損害。本品又能興奮唾液腺,使唾液分泌增加,故有助消化作用。
3.臨床研究: 據報道,青果還可治療其他疾病,如:用青果液濕敷治療急性炎癥性皮膚病,有收斂、消炎及減少滲出的作用(中藥學2001:538);用30%的清咽霧化液(青果、大黃、牛蒡子、玄參等)行超聲霧化吸入治療咽喉炎95例,療效明顯優于慶大霉素對照組(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94,1:43)。此外,青果還可治療口瘡、癲癇等。
【參考文獻】
1.《本草綱目》:“生津液,止煩渴,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魚、鱉毒。”
2.《日華子本草》:“開胃,下氣,止瀉。”
3.《滇南本草》:“治一切喉火上炎,大頭瘟癥。能解濕熱、春溫,生津止渴,利痰,解魚毒、酒、積滯。”
【附注】
本品與藏青果非同科屬植物,后者又稱西青果,為使君子科植物訶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的幼果。藏青果的效用與本品基本相同。
【圖片】
橄欖
![]()
青果
![]()
青果干品_1
![]()
青果橄欖樹果實
![]()
【表格】
青果《中藥歌決》
【歌決】
青果苦平肺胃經,鎮咳祛痰消炎腫;
酒食中毒癲癇癥,咳嗽痰多咽喉痛。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