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考證】
《藥性論》始收錄本品,其后諸家本草多收入!堕_寶本草》云:“青黛,從波斯國來及太原并廬陵、南康等。”《本草衍義》云;“青黛,乃藍為之。”指出了青黛乃是叫做藍的植物中提制而成,是其葉內干燥的色素,但在我國被叫做藍的植物很多,有爵床科植物馬藍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蓼科植物蓼藍 Polygonum tinctoria Ait.、豆科植物木藍 lndigofera tinctoria L. 及十字花科植物菘藍 Isatis indigotica Fort.,它們均為制成青黛的原料,并且也都有著悠久的歷史。
【藥理作用】
正在處理中……
1 抗腫瘤作用 青黛中成分靛玉紅具有抗腫瘤活性。 靛玉紅在臨床上是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的有效藥物。
2 抗茵作用 體外試驗證明育鼠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桿菌、志賀痢疾桿菌、霍亂狐茵等只有抗菌作gE”id。從彭藍、花藍葉中及所制育箕中分離得到色膠閡,對羊毛狀小袍子茵、所發解茵、石蘑祥小袍子苗、紫色癬茵、石膏祥痹茵、紅色密菌、絮狀表皮解茵等7個皮膚病真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其最小抑茵濃度為5心dE”dn。
3 其他 靛藍混懸液0.3—3g/kg灌胃,每日1次,連續8次,對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損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髓性白血病患者尿沉淀的提取物給小鼠注射.可使大多數小鼠于6星期死亡.死前伴有失重、水腫和貧血;白細胞總數一般不上升,但晚期血中出現原始粒細胞,骨髓中髓樣化生。分析該提取物認為是靛玉紅和另外兩種未知成,1%靛玉紅0.03ml給雄性小鼠兩側睪丸內分別注射,對B型精原細胞和其他細胞均無影響。
4 體內過程 H-靛玉紅給小民灌胃,可經消化道緩慢吸收,10min后血液可測得放射性,12h達高峰.72h血中仍存在。在消化系統組織中分布較高,骨髓亦有分布,并能通過血腦屏障。所有組織消除均較緩慢.與血液中藥物變化相似。本品生物利用度為46.48%,靜脈或灌胃給藥均在肝膽代謝,主要隨糞便排泄。尿和肝的氯仿提取物中,除有少量靛玉紅原形外.大部分為其代謝產物。 靛五紅和靛藍也可以是人和哺乳類動物本身色氨酸正常代謝的產物。
5 毒性 小鼠一次灌胃靛藍32g/kg、靛玉紅25g/kg,均不引起動物死亡;而靛藍和靛五紅1次腹腔注射的LD分別為2.20,0.23g/kg和1.11,0.14g/kg。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莖葉,置缸中,加清水浸2~3d,至葉腐爛、莖脫皮時,將莖枝撈出,加入石灰(每100kg加入石灰8~10kg),充分攪拌,至浸液由深綠色轉為紫紅色時,撈出液面泡沫,于烈日下曬干,即得。
【炮制】
《本草通玄》:“今惟以靛花充用,然干靛多夾石灰,須淘澄去,凈取浮標用。”《炮炙大法》:“水飛去腳,緣中有石灰。入服餌藥中,宜飛凈用。”《增廣驗方新編》:“滾水沖之,燉飯鍋上用絹篩濾去粗滓,水飛四五次,提取凈漂澄清,日干去腳。”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研成細粉,過80目篩。
貯干煥容器內,密閉,置干燥處。
【附方】
1.治妊娠傷寒,熱郁陽明,熱極而發紫黑斑,脈洪數者,若不急治,胎殞在即 真青黛錢半,鮮生地二兩(搗汁),生石膏八錢,升麻六分,黃芩二錢,焦梔子三錢,蔥頭三枚。水煎服。(《重訂通俗傷寒論》青黛石膏湯)
2.治小兒斑瘡及疹豆瘡,心神煩躁,眠臥不安 青黛半兩,細研為散。每服,暖磨刀水調下半錢,日三服。(《圣惠方》青黛散)
3.治久瘧 青黛(澄去灰土)、雄黃(水飛)各等分。為末。每歲一分,空心及夜,淡醋湯下,塊消其病即止。(《仙拈集》久瘧飲)
4.治咳血 青黛、瓜蔞仁、訶子、海粉、山梔。上為末,以蜜同姜汁丸。噙化。(《丹溪心法》)
5.治急驚身熱,面紅唇赤引頸,手足抽掣,大小便黃 青黛、輕粉各一錢,天竺黃二錢(如無,以天花粉代),牽牛(生,末)半兩。上為末,煉蜜丸櫻桃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活幼全書》利驚丸)
6.治膈上凝結老痰 青黛不拘多少。為細末,每用五分,甚者一錢,涼水調化下。(《眾妙仙方》青黛散)
7.治肺痿咳吐膿血,或自汗嘔吐消渴,大小便不利等癥 青黛(末)二錢,川蜜三錢,紅棗九枚。共入豬肺一具(不用吹的,洗凈血臊)內扎定,下鍋煮熟食之,二三次.以盡為度。至重不過一二具肺自安。(《外科啟玄》千金煮肺湯)
8.治胃脘痛,病久成郁,郁則成熱 青黛以姜汁入湯調服。(《醫學正傳》)
9.治口舌生瘡 ①青黛(淘凈)五錢.硼砂五分,冰片少許。上為末。干摻。(《瘍科選粹》青黛散) ②黃柏四兩,甘草(炙)二兩,青黛一兩。先取二味為末,以青黛研勻干貼。(《國藥宗旨》綠袍散)
10.治走馬牙疳 青黛、黃柏末、枯白礬、五倍子(炒)各一錢。上為末。先用米泔水漱口,摻患處。(《古今醫鑒》立效散)
11.治熱毒上攻,咽喉腫痛 寒水石、石膏各四兩,研,青黛二兩。上為細末,拌和,青黛水浸,蒸餅研糊,丸龍眼大。每一丸,食后井花水化下。(《直指方》青黛解毒丸)
12.治心肺積熱,上攻咽喉,腫痛閉塞,水漿不下,或喉痹、重舌、木舌且腫脹 青黛、盆硝、蒲黃、甘草各等分。上為末和勻,每用少許,干摻于咽喉內,細細咽津。綿裹噙化亦得。若作丸,用砂糖和丸,每兩作五十丸。每服一丸,噙化咽津。(《衛生寶鑒》碧玉散)
13.治大頭瘟,項腫腮大,形如蝦蟆 靛青花三錢,雞子清一個,燒酒一碗。共打勻,吃下即愈。(《惠直堂經驗方》福靛散)
14.治兩腮腫、發頤 青黛五分,甘草二錢,銀花五錢,瓜蔞半個。水、酒煎服。(《松峰說疫》青黛飲)
15.治天泡日久作爛,疼痛不已,膿水淋漓 石膏(煅)、輕粉各一兩,青黛、黃柏末各三錢。上共研細,湯洗凈,以此藥摻之。(《外科正宗》石珍散)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