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大青葉《青陽客棧》

時間:2015-10-12 23:45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標題】 大青葉《青陽客棧》 【名稱】 大青葉 【英文】 Indigowoad Leaf 【拉丁文】 Folium Isatidis 【異名】 大青(《本草經集注》),藍葉(《本草正》),藍菜(柴裔《食鑒本草》),藍靛葉,板藍根葉。 【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心、胃、肝、肺經。
【標題】
大青葉《青陽客棧》 
【名稱】
大青葉 
【英文】
  Indigowoad Leaf 
【拉丁文】
  Folium Isatidis 
【異名】
  大青(《本草經集注》),藍葉(《本草正》),藍菜(柴裔《食鑒本草》),藍靛葉,板藍根葉。 
【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心、胃、肝、肺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藥用】
  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葉。 
【應用】
  1 用于熱入營血,溫毒發斑。本品苦寒,善解心胃二經實火熱毒,咸寒入血分,又能涼血消斑,故可用治熱入營血,心胃毒盛,氣血兩燔,溫毒發斑等證,常與梔子等同用。本品還可用治風熱表證,溫病初起,發熱頭痛,口渴咽痛等癥,常與金銀花、連翹、牛蒡子等 藥同用。
  2 用于喉痹口瘡,丹毒癰腫。本品苦寒,既清心胃二經實火,又善解瘟疫時毒,有解毒利咽之效。用治心胃火盛,瘟毒上攻,發熱頭痛,痄腮喉痹,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諧癥,常以鮮品搗汁內服,或配入玄參、山豆根、黃連等復方使用;用治丹毒癰腫等癥,可用鮮品搗爛外敷,或與蒲公英、紫花地丁、蚤休等藥同煎內服。 
【注意】
  脾胃虛寒者禁服。 
【用法用量】
  10.00 - 15.00 g 
【形態】
  參見“板藍根”條。 
【產地】
  主產于河北、江蘇、安徽、河南等地,銷全國各地。 
【品種考證】
  大青之名首見于《別錄》;①陶弘景:“大青,《本經》又無,今出東境及近道,長尺許,紫莖。” ②《唐本草》:“大青,用葉兼莖,不獨用莖也。”③《本草圖經》:“大青,春生,青紫莖,似石竹苗葉,花紅紫色,似馬蓼,亦似芫花,根黃。古方治傷寒、黃汗、黃疸等有大青湯,又治傷寒頭身強、腰脊痛葛根湯亦用大青,大抵時疾藥多用之。”李時珍曰:"處處有之。高二三尺,莖圓。葉長三四寸,面青背淡,對節而生。八月開小花,紅色成簇。結青實大如椒顆,九月色赤。"所述特征及《綱目》附圖形態與馬鞭草科路邊胄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Turcz.一致,可見古代本草所載大青葉原植物不是菘藍。《新修本草》在"藍"條中記載:"菘藍,其汁抨為淀。"應是指本品而言。目前商品藥材,因產地不同,種類各異。除菘藍、馬藍外,還有蓼科植物蓼藍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豆科植物木藍 Indigofera tinctoria L.。《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版規定菘藍葉為大青葉藥材的正品。 
【化學成分】
  菘藍葉含色氨酸、靛紅烷B(Isatan B)、葡萄糖蕓苔素(Glucobrassicin)、新葡萄糖蕓苔素(Neoglucobrassicin)、葡萄糖蕓苔素-1-磺酸鹽(Glucobrassicin-1-sulfonate)。又含靛藍(Indigotin)。 
【藥理作用】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大青葉煎劑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肺炎鏈球菌、卡他球菌、傷寒桿菌、大 腸桿菌、流感桿菌、白喉桿菌及痢疾桿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大青葉對乙型腦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大青葉有殺滅鉤端螺旋體的作用。
  2 抗內毒素作用:體內外實驗表明大青葉有抗大腸桿菌O111B4內毒素作用。
  3 靛玉紅對小鼠白血病L7212的抑制率較高。 
【采收加工】
  常年可采葉3次:第一次在6月中旬,第二次于7月下旬,采后再施肥;第三次于9~10月采收。北方一般于7月上旬和10月下旬分兩次采收。 曬干。 
【炮制】
  《傷寒總病論》:“去根、莖。”《本草正》:“搗汁。”《握靈本草》:“陰干用。”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枯葉,搶水洗凈,晾至半干,及時切段(15mm),干燥,篩去灰屑。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霉。 
【附方】
  1.預防流行性感冒 大青葉、貫眾各500g。混合,加水5000ml,煎成2000ml。成人每次100ml,日服 3~4次,小兒酌減,連服5d。(《全國中草藥匯編》)
  2.治流行性感冒 大青葉、板藍根各30g,薄荷6g。煎水,當茶飲。
  3.治慢性支氣管炎 大青葉500g,豬膽(汁)10個,制南星120g。將大青葉、制南星二味烘焦研末,豬膽汁煮沸濃縮,入藥末合勻,加煉蜜少許為丸,如梧桐子大。日服3次,每次6g,溫開水送下,10d為1療程。
  4.治咽炎,急性扁桃體炎,腮腺炎 大青葉、魚腥草、玄參各30g。水煎,分3次服。(2~4方出自《湖北中草藥志》)
  5.治無黃疸型肝炎 大青葉60g,丹參30g,大棗10枚。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6.治唇邊生瘡,經年不瘥 取八月藍葉十斤,絞取汁,洗之。(《圣惠方》)
  7.治小兒血痢,煩躁,并治蠱毒痢,赤痢 取藍青汁,量大小分減服之。(《普濟方》)
  8.治天泡瘡 生地、升麻、山梔、藍葉、大黃各一兩。銼碎,用豬油八兩,文火煎變色,去渣,涂患處。(《外科證治全書》) 
【參考文獻】
  《名醫別錄》:味苦,大寒,無毒。主治時氣頭痛,大熱,口瘡。
  《藥性論》:臣,味甘。能去大熱,治溫疫寒熱。
  《日華子本草》:治熱毒風,心煩悶,渴疾口干,小兒鼻熱疾,瘋疹天行熱疾及金石藥毒,兼涂醫腫毒。
  《本草圖經》:古方治傷寒黃汗,黃疸等,有大青湯。又治傷寒頭身強,腰脊痛,葛根湯內亦用之。大抵時疾多用之。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