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石楠葉《中藥學7版》 【名稱】 石楠葉 【拼音】 Shinanye 【出處】 《神農本草經》 【概述】 為薔薇科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的干燥葉。主產于江蘇、浙江等地。全年可采,曬干。切絲,生用。 【性味歸經】 辛、苦,平。有小毒。歸肝、腎經。 【功效】 祛風濕,通經絡,益腎氣。 【應用】 1.風濕痹證。本品祛風濕、通經絡兼有補腎之功,對于風濕日久而兼有腎虛腰酸腳弱者尤宜,可與黃芪、鹿茸、肉桂、枸杞子等同用,如石南丸(《圣濟總錄》);或配海桐皮、五加皮、骨碎補、續斷等。 2.頭風頭痛。本品辛散,能祛風止痛。可治頭風頭痛,單用泡服或酒浸飲;或配白芷、川芎、天麻、藁本等。 3.風疹瘙癢。本品能祛風濕之邪而止癢,治風疹瘙癢,可單用水煎服;或為末煮酒飲,如石南酒(《圣濟總錄》)。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外用,適量。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類胡蘿卜素,櫻花苷,山梨醇,鞣質,正烷烴,苯甲醛,氫氰酸,熊果酸,皂苷,揮發油等。 2.藥理作用:石楠所含的熊果酸有明顯的安定和降溫作用,并有鎮痛、抗炎及抗癌作用,對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和酵母菌有抑制作用;煎劑對蛙心有興奮作用;乙醇浸出液能抑制蛙心,收縮兔耳血管,降低犬血壓。 【參考文獻】 1.《神農本草經》:“養腎氣,內傷陰衰,利筋骨皮毛。” 2.《名醫別錄》:“療腳弱,五臟邪氣,除熱。” 【錄自】 《中藥學7版》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