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鹿銜草 【拼音】 Luxiancao 【概述】 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或普通鹿蹄草P.decorata H .Andres的干燥全草。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雜質,曬至葉片較軟時,堆置至葉片變紫褐色,曬干。切段,生用。 【性味歸經】 甘、苦,溫。歸肝、腎經。 【功效】 祛風濕,強筋骨,止血。 【應用】 1.風濕痹證。本品味苦能燥,味甘能補,既能祛風濕,又能入肝腎而強筋骨,常用于風濕日久,痹痛而腰膝無力者,每與白術、羌活、防風、澤瀉等同用,或與桑寄生、獨活、牛膝、杜仲等配伍。 2.月經過多,崩漏,咯血,外傷出血。本品有收斂止血作用,可單用或隨證配伍。治月經過多、崩漏下血,可配棕櫚炭、地榆炭等;治肺癆咯血,可伍白及、阿膠等;治外傷出血,可與三七等研末調敷。 3.久咳勞嗽。本品能補益肺腎而定喘嗽,治肺虛久咳或腎不納氣之虛喘,常與五味子、百合、百部等配伍。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瀉痢日久。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適量。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鹿蹄草含鹿蹄草素,N-苯基-2-萘胺,高熊果酚苷,傘形梅笠草素,沒食子酸,原兒茶酸,沒食子鞣質,腎葉鹿蹄草苷,6-O-沒食子酰高熊果酚苷,槲皮素,金絲桃苷,沒食子酰金絲桃苷等。普通鹿蹄草含鹿蹄草素,山柰酚-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等。 2.藥理作用:鹿蹄草有抗炎、降壓作用;能擴張心、腦、脾、腎、四肢、耳血管,增加血流量;能明顯升高血漿cAMP含量;增強免疫功能;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所含N-苯基-2-萘胺、傘形梅笠草素、鹿蹄草素、沒食子酸等對P388淋巴細胞白血病有抑制作用。熊果酚苷在體外能抑制胰島素降解,口服可致糖尿。 3.臨床研究: 鹿蹄草素治療肺炎有較好療效。又報道:鹿蹄草制成茶劑,每次1g,每日3次,代茶飲,治療高血壓病50例,總有效率68.0%(中西醫結合雜志,1986,10:604);以鹿蹄草注射液(每支2ml,含生藥0.5g)肌注,每日2次,每次4ml,同時采用頸部推拿及牽引方法,治療頸性眩暈癥322例,總有效率92.8%(陜西中醫,1990,10:450);將鹿含草醋炒,制成丸劑或片劑,每次3g,每日3次,治療子宮出血100例,有效率91%[科技簡報(浙江),1978,9:23]。另與豬肉同煎服,治療小兒遺尿甚捷。鹿蹄草素治療嬰幼兒泄瀉及急性菌痢療效可靠。 【參考文獻】 1.《滇南本草》:“添精補髓,延年益壽。治筋骨疼痛、痰火之癥,煎點水酒服。” 2.《植物名實圖考》:“治吐血,通經有效。《安徽志》:性益陽,強筋,健骨,補腰腎,生津液。” 【附注】 在不同地區作鹿銜草藥用的還有:日本鹿蹄草Pyrola japonica Klenze ex Alef.、紅花鹿蹄草 P.incarnata Fisch. ex DC.、圓葉鹿蹄草 P.rotundifolia L.、紫背鹿蹄草 P. atropupurea Franch.、長葉鹿蹄草P. elegantula H. Andr.、短柱鹿蹄草 P. minor L.、腎葉鹿蹄草 P. renifolia Maxim.。 【圖片】 藥材鹿銜草 ![]() 鹿銜草 鹿蹄草 ![]() 鹿蹄草《本草綱目》 ![]()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