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狗脊《青陽客棧》 【名稱】 狗脊 【英文】 East Asian Tree Fern Rhizome 【拉丁文】 Rhizoma Cibotii 【異名】 百枝(《本經(jīng)》)、狗青、強膂(《吳普本草》)、扶蓋、扶筋(《別錄》)、茍脊(《本草經(jīng)集注》)。原植物金毛狗(《分類草藥性》)又名:金毛獅子、三面青、猴毛頭、狗仔毛、鯨口蕨、毛狗兒、金絲毛、金毛猴。藥材:金毛狗脊(《本草備要》),又名:金狗脊(《職方典》),黃狗脊(《分類草藥性》)。 【性味歸經(jīng)】 味苦、甘,性溫。歸肝、腎經(jīng)。 【功效】 補肝腎,強腰膝,祛風濕。 【藥用】 為蚌殼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Sm.的根莖。 【應用】 用于肝腎虧虛,兼感風寒濕邪所致的腰痛脊強而不能俯仰,足膝軟弱。狗脊配萆薢、杜仲、續(xù)斷,以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如《圣惠方》狗脊丸。用于風寒濕痹、足膝關節(jié)疼痛,可與川烏、萆薢等祛風除濕之品配用。 用于腎陽不足的小便過多,婦女白帶過多及男子腎虛遺精。狗脊有溫腎固攝作用,如年老小便過多者,可單用或配益智亡、茯苓、杜仲等以益腎縮尿。婦女沖任虛寒,帶下純白,可以與芡實、白果、白蘞同用,以溫腎固攝,祛濕止帶。男子腎虛遺精,腰酸腿軟,則配遠志、杜仲、當歸等。 此外,狗脊外用可治瘡瘍腫毒。 【注意】 腎虛有熱,小便不利,或短澀黃赤,口苦舌干者,均禁服。 【用法用量】 3.00 - 10.00 g 【形態(tài)】 大型土生蕨類,植株高2~3m。根莖橫臥,粗壯,直徑4~8cm,密生金黃色節(jié)狀長毛,有光澤,形如金毛狗頭。葉叢生;葉柄長1~1.2m,基部粗2~3cm,腹面有淺縱溝,下部棕紫色;葉片革質或厚紙質,寬卵形,長1~1.4m,寬80~110cm,三回羽狀深裂,羽片10~15對,互生,有柄,狹氏圓形,長50~60cm,寬20~25cm:二回羽片18~24對,互生,有短柄,線狀披針形,長13~15cm,寬2~3cm;末四裂片23~25對,互生、狹長圓形或略呈鐮刀形,長1~1.8cm,寬3~5mm,邊緣有鈍齒,幼時疏生黃色長毛,后漸脫落;葉脈羽狀,側脈分叉。孢子囊群位于裂片下部邊緣,生于小脈頂端,囊群蓋兩瓣,形如蚌殼,長圓形。 【產(chǎn)地】 主產(chǎn)四川、福建、浙江。此外,廣西、廣東、云南、貴州、江西、湖北等地亦產(chǎn)。 【品種考證】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①《別錄》:“狗脊,生常山川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② 《唐本草》:“此藥(狗脊)苗似貫眾,根長多歧,狀如狗脊骨,其肉作青綠色,今京下用者是。陶所說乃有刺萆,非狗脊也,今江左俗猶用之。”③《本草圖經(jīng)》:“狗脊,今太行山、淄、溫、眉州亦有。根黑色,長三、四寸,兩指許大;苗頭細碎,青色,高一尺已來;無花;其莖葉似貫眾而細,其根長而多歧似狗脊骨,故以名之。其肉青綠。春秋采根曝干用,今方亦用金毛者。”④《綱目》:“狗脊,強膂、扶筋,以功名也!秳e錄》又名扶蓋,乃扶筋之誤!侗窘(jīng)》狗脊一名百枝,《別錄》萆薢一名赤節(jié),而《吳普本草》謂百枝力萆薢,亦節(jié)為狗脊,皆似誤也。”“狗脊有二種,一種根黑如狗脊骨,一種有金黃毛如狗形,皆可入藥,其莖細而葉花兩兩對生,正似大葉蕨,比貫眾葉有齒,面背皆光,其根大如拇指,有硬黑須簇之。吳普、陶弘景所說根苗,皆是菝葜,蘇恭、蘇頌所說即真狗脊也。按張揖《廣雅》云,菝葜,狗脊也。張華《博物志》云,菝葜與萆薢相亂,一名狗脊。觀此,則昔人以菝葜為狗脊,相承之誤久矣。然菝葜、萆薢、狗脊三者形狀雖殊,而功用亦不甚相遠。” 【商品規(guī)格】 以根莖肥大、質堅實、無空心、色黃、干燥者為佳。 此外,鱗毛蕨科植物 Polystichumsp.的根莖,在陜西地區(qū)亦作狗脊入藥,當?shù)亓暦Q“黑狗脊”。干品狀如狗脊骨,無金黃色絨毛!吨参锩麑崍D考》所載狗脊,系烏毛蕨科植物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L.f.)Sm.。其根莖在湖南、江西、廣西亦有作狗脊使用者。在華東、華南及四川等地則作為貫眾入藥。 【化學成分】 金毛狗脊根莖含淀粉30%左右。狗脊蕨根莖含淀粉高達48.5%,并含鞣質類。根莖含淀粉及綿馬酚;根莖的柔毛含鞣質及色素。 【采收加工】 秋末冬初地上部分枯萎時采挖,除去泥砂,曬干;或削去細根、葉柄及黃色柔毛后,切片曬干者為生狗脊;如經(jīng)蒸煮后,曬至六、七成干時,再切片曬干者為熟狗脊。廣西、浙江等地加工時每100斤狗脊加入3~5斤黑豆皮,煮至顏色變黑后,撈出曬干。 【炮制】 1 狗脊 《博濟方》:“火燎去毛。”《普濟方》:“去毛,浸軟切。”現(xiàn)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未切片者,除去絨毛,略泡,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生品苦燥之力較強,可用于風濕痹痛。 2 燙狗脊 取凈砂子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熱后,加入凈狗脊片,拌炒至鼓起,絨毛呈焦褐色,取出,篩去砂子,放涼后除去殘存絨毛。 3 蒸狗脊 取凈狗脊片,置籠屜內(nèi),用武火蒸4—6h,停火,悶6—8h,取出,干燥。蒸狗脊苦燥之性減弱,長于補肝腎。 腎。 4 酒狗脊 《雷公炮炙論》:“凡修事狗脊,細銼了,酒拌,蒸,從巳至申出,曬干用。”《局方》:“凡使,先以猛火燎去毛令凈,以酒浸一宿,蒸過焙干用。”《本經(jīng)逢原》:“酒浸,炒,去毛。”現(xiàn)行,取凈狗脊片,加黃酒拌勻,潤透后置籠屜內(nèi),用武火蒸4—6h,;,悶6 —8h,取出,干燥。每狗脊片100kg,用黃酒15kg。酒狗脊長于散寒止痛,通利關節(jié)。 5 鹽狗脊 取凈狗脊片,加入適量鹽水拌勻,潤約3h,待鹽水吸盡后,蒸3h,取出,曬干。每狗脊片100kg,用食鹽2kg。鹽狗脊長于益肝腎,強腰膝。 6 炒狗脊 《普濟方》:“炒去毛凈。”《醫(yī)學綱目》:“微炒”,F(xiàn)行,取狗脊,炒至微焦為度取出,放涼。 貯干燥容器內(nèi),鹽狗脊、酒狗脊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取沙子置鍋內(nèi)炒至輕松,加入揀凈的狗脊,用武火炒至鼓起并顯深黃色,取出,篩除沙子,風晾后,撞去或刮凈黃絨毛;驅⒃幑稳ッ笥们逅12小時,放入蒸籠內(nèi)蒸一天,燜一夜,制黑為度,上下翻一翻再蒸一天,燜一夜,取出曬干。未切片者,略泡,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①《雷公炮炙論》:“凡修事狗脊,細銼了,酒拌,蒸,從巳至申出,曬干用。”②《綱目》:“狗脊,今人惟銼炒去毛須用。”) 【附方】 1.治五種腰痛,輕身,利腰膝 狗脊二兩,萆薢二兩(銼),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干別搗)。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服三十丸,以新萆薢漬酒二七日,取此酒下藥。(《圣惠方》狗脊丸) 2.冶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脈不舒 蘑菇、金毛狗脊各120g,酒500g,浸半月至1月。每服9—15g,日3次。(江西《中草藥學》加味舒筋藥酒) 3.治脾胃虛弱,氣血虧耗,風邪攻,半身不遂,少氣汗出 狗脊(去毛)、木鱉子(去殼)、五靈脂、草烏頭(去皮)各等分。上并生用為末,醋煮面糊,用東南引桃柳枝各七莖,攪侯糊成和丸,如梧桐子大,陰干。每服七丸,溫酒下,不拘時候。(《普濟方》輕骨丹) 4.治室女沖任虛寒,帶下純白 鹿茸(醋蒸,焙)二兩,白蘞、金毛狗脊(燎去毛)各一兩。上為細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普濟方》白蘞丸) 5.治老年尿多 金毛狗脊根莖、大夜關門、蜂糖罐根、小棕根各15g。燉豬肉吃!顿F州草藥》 6.治九蟲 狗脊二(一)兩,芎窮一兩,細辛一兩,白蕪荑一兩。上藥搗羅為散,三更后先吃牛肉淡于脯三二兩,五更初以粥飲調卜二錢,良久當有蟲下為度。(《圣惠方》狗脊散) 7.治酒疸,遍身發(fā)黃 狗脊(去毛)一兩,白芥子一錢,甘草一分。上三味,細銼。用酒一升,煎取半升,去滓分溫二服,利下為度。(《圣濟總錄》追毒飲) 8.治小兒肛門脫出 黑狗脊(剔)、荊芥(錯)各一兩。上以水一升,煎令沸,先噓后洗。(《普濟方》) 9.治結核病 金狗脊15g,雞蛋5個,紅糖30g,為一日劑量。以金狗脊、雞蛋二味,加水500g,煎沸后,即取出雞蛋擊破蛋皮,復入煎熟,使藥液滲入蛋內(nèi),雞蛋食之,湯沖紅糖服之,至病愈為止。(《河南中醫(yī)》1985,(1):13) 10.治毒瘡及潰瘍久不收斂 狗脊鮮品加白糖適量搗爛敷患處。(《中藥配伍應用》) 中藥配伍應用》) 【參考文獻】 《本經(jīng)》:“狗脊,味苦平。主腰背強,關機緩急,周痹,寒濕膝痛。頗利老人。一名百枝。生川谷。” 【藥論】 1 論狗脊中正溫和,非純補之藥 ①劉若金:“方書治寒濕腳氣,必用益陽氣、除寒濕之劑,治風濕,必用活血、除風濕之劑,而此(指狗脊)特逐隊以奏功。又有腳氣宜補益心腎者,主以益心腎之味,而此待佐之。然則此味固不任攻擊之功,即冀其奏補益之效亦未能專恃也矣。”(《本草述》) ②鄒謝:“狗脊,味苦氣平,則性專主降。惟其苦中有甘,平而微溫,乃為降中有升。降中有升,是以下不能至地,本專主降,是以上不能至天,而盤旋于中下之際。為活利之所憑藉,非補虛亦非泄邪,有邪者能活利,無邪者亦能活利。是以頗利老人句,著于周痹膝痛兩證之外,以見其不專治邪耳。(《本經(jīng)續(xù)疏》) ③張山雷:“(狗脊)溫而不燥,走而不泄,尤為有利無弊,頗有溫和中正氣象,而人多忽之,不以為重,殊可惜也。”“狗脊性溫,乃溫和溫養(yǎng)之用,非溫熱溫燥之例。如果肝腎之虛,陰不涵陽,以此固攝下元,引經(jīng)向導,亦無不可。”(《本草正義》) ④周志林,“狗脊苦溫性燥,長于治風寒濕痹,利機關、強腰膝是其本功。性溫而燥,其色紫如肝,腎虛而有風寒濕邪痹著關節(jié)者最為相宜,若純虛無邪,亦非其治也。“(《本草用法研究》) 2 論狗脊功用在于補腎養(yǎng)血氣 ①繆希雍:“狗脊苦能燥濕,甘能益血,溫能養(yǎng)氣,是補而能走之藥也。腎虛則腰背強,機關有緩急之病,滋腎益氣血,則腰背不強,機關無緩急之患矣。周痹寒濕膝痛者,腎氣不足而為風寒濕之邪所中也。茲得補則邪散痹除而膝亦利矣。老人腎氣衰乏,肝血亦虛,則筋骨不健,補腎入骨,故利老人也。失溺不節(jié),腎氣虛脫故也!督(jīng)》曰腰者腎之府,動搖不能,腎將憊矣。此腰痛亦指腎虛而為濕邪所乘者言也。氣血不足則風邪乘虛客之也。淋露者,腎氣與帶脈沖任俱虛所致也。少氣者,陽虛也。目得血而能視,水旺則瞳子精明,肝腎俱虛,故目暗。女子傷中關節(jié)重者,血虛兼有濕也。除濕益腎,則諸病自瘳,脊堅則俯仰自利矣。”(《本草經(jīng)疏》) ②劉若金:“夫其(狗皆)所治,《別錄》言風邪淋露,少氣目暗。甄權又言毒風軟腳,腎氣虛弱,即此可以思其功。夫經(jīng)脈所以濡筋骨、利機關,非血無以濡之,非氣無以呴之。故此味乃主下焦肝腎之陰氣,與上焦心肺之陽氣微不同耳!侗窘(jīng)》謂頗利老人,緣老人下焦之陰氣多虛,多有不利故也。更繹《本經(jīng)》但言寒濕,而《別錄》、甄權又出風邪毒風之治,非有二也。蓋腎者水臟,全藉風木以達陽而化陰;風木虛則陽不達,陽不達則陰不化,陰不化則寒濕病乎血,病乎血,則風化自病而為風邪,久之為毒風,還病于腎臟,而為腎臟風毒,或有化為濕熱,以為肝種種之病者,皆坐風虛也。此味能益腎氣,若主輔得宜,使陽得達而陰得化,有何關節(jié)不利而風濕不瘳乎。”(《本草述》) 【錄自】 《青陽客棧》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