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木瓜
【拼音】
Mugua
【概述】
為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實。習稱“皺皮木瓜”。主產(chǎn)于安徽、四川、湖北、浙江等地。安徽宣城產(chǎn)者稱“宣木瓜”,質量較好。夏、秋二季果實綠黃時采收,置沸水中燙至外皮灰白色,對半縱剖,曬干。切片,生用。
【性味歸經(jīng)】
酸,溫。歸肝、脾經(jīng)。
【功效】
舒筋活絡,和胃化濕。
【應用】
1.風濕痹證。本品味酸入肝,益筋和血,善舒筋活絡,且能去濕除痹,尤為濕痹,筋脈拘攣要藥,亦常用于腰膝關節(jié)酸重疼痛。常與乳香、沒藥、生地同用,治筋急項強,不可轉側,如木瓜煎(《普濟本事方》)。與羌活、獨活、附子配伍,治腳膝疼重,不能遠行久立者,如木瓜丹(《傳信適用方》)
2.腳氣水腫。本品溫通,去濕舒筋,為腳氣水腫常用藥,多配吳茱萸、檳榔、蘇葉等,治感受風濕,腳氣腫痛不可忍者,如雞鳴散(《朱氏集驗方》)。
3.吐瀉轉筋。本品溫香入脾,能化濕和胃,濕去則中焦得運,泄瀉可止;味酸入肝,舒筋活絡而緩攣急。治濕濁中焦之腹痛吐瀉轉筋,偏寒者,常配吳茱萸、茴香、紫蘇等,如木瓜湯(《三因方》);偏熱者,多配蠶沙、薏苡仁、黃連等,如蠶矢湯(《霍亂論》)。
此外,本品尚有消食作用,用于消化不良;并能生津止渴,可治津傷口渴。
【注意】
內(nèi)有郁熱,小便短赤者忌服。
【用法用量】
煎服,6~9g。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齊墩果酸,蘋果酸,枸櫞酸,酒石酸以及皂苷等。
2.藥理作用:木瓜混懸液有保肝作用;新鮮木瓜汁和木瓜煎劑對腸道菌和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菌作用;其提取物對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有抑制作用。
3.臨床研究: 每日服木瓜片(每片0.25g,相當生藥1.13g)5片,每日3次,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107例,有效率96.26%(中華醫(yī)學雜志,1984,11:689);用木瓜提取浸膏制成肝靈沖劑,每次15g,每日3次,治療急性病毒性肝炎102例,總有效率95.1%(中醫(yī)雜志,1988,10:738);用木瓜、甘草各30g,水煎洗腳,治療腳癬47例,均獲痊愈(山東中醫(yī)雜志,1984,2:36)。另用木瓜等治療破傷風、粘連性腸梗阻、小兒泌尿系感染等有效。
【參考文獻】
1.《名醫(yī)別錄》:“主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
2.《本草經(jīng)疏》:“木瓜溫能通肌肉之滯,酸能斂濡滿之濕,則腳氣濕痹自除也。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者,脾胃病也,夏月暑濕飲食之邪,傷于脾胃則揮霍撩亂,上吐下瀉,甚則肝木乘脾,而筋為之轉也。酸溫能和脾胃,固虛脫,兼入肝而養(yǎng)筋,所以能療肝脾所生之病也。”
【附注】
除上述品種外,同屬植物榠楂 C. sinensis(Thouin) koehne 的果實作木瓜用,稱光皮木瓜。此外,毛葉木瓜 C. cathayensis(Hemsl.) Schneid.、西藏木瓜 C. thibetica Yü在某些地區(qū)也作木瓜使用。
【圖片】
光皮木瓜片/宣木瓜
![]()
木瓜
![]()
木瓜植株果實
![]()
藥材木爪飲片
![]()
藥材木瓜
![]()
貼梗海棠
![]()
【表格】
木瓜《中藥歌決》
【歌決】
木瓜酸溫歸肝脾,舒筋止痛強腰膝;
筋攣足痿腰膝痛,腳氣浮腫風濕痹。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