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蔥白
【拼音】
Congbai
【概述】
為百合科植物蔥Allium fistulosum L.近根部的鱗莖。我國各地均有種植,隨時可采。采挖后,切去須根及葉,剝?nèi)ネ饽ぃr用。
【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歸肺、胃經(jīng)。
【功效】
發(fā)汗解表,散寒通陽。
【應用】
1.風寒感冒。本品辛溫不燥烈,發(fā)汗不峻猛,藥力較弱,適用于風寒感冒,惡寒發(fā)熱之輕證。可以單用,亦可與淡豆豉等其他較溫和的解表藥同用,如蔥豉湯(《肘后方》)。風寒感冒較甚者,可作為麻黃、桂枝、羌活等的輔佐藥,以增強發(fā)汗解表之功。
2.陰盛格陽。本品辛散溫通,能宣通陽氣,溫散寒凝,可使陽氣上下順接、內(nèi)外通暢。治療陰盛格陽,厥逆脈微,面赤,下利,腹痛,常與附子、干姜同用,以通陽回厥,如白通湯(《傷寒論》)。單用搗爛,外敷臍部,再施溫熨,治陰寒腹痛及寒凝氣阻,膀胱氣化不行的小便不通,亦取其通陽散寒之功。
此外,蔥白外敷有散結通絡下乳之功,可治乳汁郁滯不下,乳房脹痛;治瘡癰腫毒,兼有解毒散結之功。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適量。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蒜素,還含有二烯丙基硫醚、蘋果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A類物質(zhì)、煙酸、粘液質(zhì)、草酸鈣、鐵鹽等成分。
2.藥理作用:對白喉桿菌、結核桿菌、痢疾桿菌、鏈球菌有抑制作用,對皮膚真菌也有抑制作用。此外還有發(fā)汗解熱、利尿、健胃、祛痰作用。25%的蔥濾液在試管內(nèi)接觸時間大于60min者,能殺滅陰道滴蟲。
3.臨床研究: ①用蔥白、冰片敷臍治療各種尿潴留共9例(前列腺、剖宮產(chǎn)、腸梗阻手術后4例,產(chǎn)后3例,原因不明2例),均用藥3~8次而愈。(山東中醫(yī)雜志,1997,16(5): 229)。②以蔥白甘草湯治療痙攣性咳嗽(尤以百日咳多見)21例,療效較好(中國民間療法,1997,(2): 34)。③治療小兒中毒性腸麻痹,采用蔥白泥敷臍部并按揉腹部,使得蔥白辛竄之性作用于氣機壅滯之府,從而疏通臟腑之氣機,促進排氣排便而腹脹緩解(新疆中醫(yī)藥,2001,19(1): 63)。④治療雞眼,連須蔥白1根,蜂蜜少許,溫水洗凈患處,消毒后用手術刀削去老皮至滲血為度;將蔥白洗凈搗泥,加蜜調(diào)勻,敷患處,包扎,每3日換藥1次(四川中醫(yī),1987,(2):42)。此外,蔥白還可用治蟯蟲病、麻疹并發(fā)哮喘、小兒蛔蟲性腸梗阻、慢性濕疹、面神經(jīng)麻痹、神經(jīng)性皮炎、秋季腹瀉、急性皮膚化膿性炎癥、蕁麻疹等病。
【參考文獻】
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面目腫。”
2.《用藥心法》:“通陽氣,發(fā)散風邪。”
3.《本草綱目》:“除風濕,身痛麻痹,蟲積心痛,止大人陽脫,陰毒腹痛,小兒盤腸內(nèi)釣,婦人妊娠溺血,通奶汁,散乳癰。”
【圖片】
蔥白
![]()
蔥白《本草圖苑》
![]()
【表格】
蔥白《中藥歌決》
【歌決】
蔥白辛溫肺胃腸,發(fā)汗解肌宣通陽;
傷寒頭痛身發(fā)熱,陰毒腹痛風腫脹。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