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香薷
【拼音】
Xiangru
【概述】
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及江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cv.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稱青香薷,后者稱江香薷。青香薷主產于廣西、湖南、湖北等地,系野生,多自產自銷;江香薷主產于江西宜分縣,為栽培品,產量大而質量佳,行銷全國。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果實成熟時采割,除去雜質,曬干,切段,生用。
【性味歸經】
辛,微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
發汗解表,化濕和中,利水消腫。
【應用】
1.風寒感冒。本品辛溫發散,入肺經能發汗解表而散寒;其氣芳香,入于脾胃又能化濕和中而祛暑,多用于風寒感冒而兼脾胃濕困,癥見惡寒,發熱,頭痛身重,無汗,脘滿納差,苔膩,或惡心嘔吐,腹瀉者,可收外解風寒、內化濕濁之功。該證多見于暑天貪涼飲冷之人,故前人稱“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常配伍厚樸、扁豆,如香薷散(《和劑局方》)。
2.水腫腳氣。本品辛散溫通,外能發汗以散肌表之水濕,又能宣肺氣啟上源,通暢水道,以利尿退腫,多用于水腫而有表證者。治療水腫、小便不利以及腳氣浮腫者,可單用或配伍健脾利水的白術,如深師薷術丸(《外臺秘要》)。
【注意】
本品辛溫發汗之力較強,表虛有汗及暑熱證當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用于發表,量不宜過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腫,量宜稍大,且須濃煎。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有香荊芥酚、百里香酚等成分;另含甾醇、黃酮苷等。
2.藥理作用:揮發油有發汗解熱作用,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腸蠕動。揮發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海州香薷的水煎劑有抗病毒作用。此外,香薷酊劑能刺激腎血管而使腎小球充血,濾過性增大而有利尿作用。
3.臨床研究: 據報道,用香薷、薄荷各6~10g,厚樸各3~8g,扁豆10~12g,雞蘇散0.5~1包,水煎,1日1劑分服,治療輕癥低鉀性軟病,有一定效果(中西醫結合雜志,1985,(5):19)。用牛至沖劑(由石香薷所含的揮發油百里香酚、香荊芥酚制成),每次1袋,1日4次,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222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湖北中醫雜志,1990,(3):15)。
【參考文獻】
1.《名醫別錄》:“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
2.《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頭疼,暑瀉肚腸疼痛,暑熱咳嗽,發汗,溫胃,和中。”
3.《本草綱目》:“世醫治暑病,以香薷飲為首藥。然暑有乘涼飲冷,致陽氣為陰邪所遏,遂病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或吐或瀉、或霍亂者,宜用此藥,以發越陽氣,散水和脾······蓋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如冬月之用麻黃。氣虛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傷元氣,不拘有病無病,概用代茶,謂能辟暑,真癡人說夢也。”
【圖片】
海洲香薷
石香薷
![]()
石香薷《本草綱目》
![]()
藥材江香薷
![]()
藥材香薷葉表面觀(葉片腺鱗)
藥材香薷葉表面觀(無柄毛莨)
香薷
![]()
香薷/香薷段(底部)
香薷植株花
![]()
【表格】
香薷《中藥歌決》
【歌決】
香薷辛溫歸胃腸,發汗消腫利尿水;
感冒發熱腹痛痢,霍亂吐瀉顯奇偉。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