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斑蝥《中國藥典》 【名稱】 斑蝥 【拼音】 Banmao 【英文】 MYLABRIS 【概述】 本品為芫青科昆蟲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黃黑小斑蝥Mylabris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體。夏、秋二季捕捉,悶死或燙死,曬干。 【性味歸經】 辛,熱;有大毒。歸肝、胃、腎經。 【應用】 破血消{徵},功毒蝕瘡,引赤發泡。用于{徵}瘕腫塊,積年頑癬,瘰疬,贅疣,癰疽不潰,惡瘡死肌。 【注意】 本品有大毒,內服慎用,孕婦禁用。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用法用量】 0.03~0.06g ,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處,不宜大面積用。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3g,加氯仿20ml,振搖,浸泡2 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用石油醚(30~60℃)洗 3 次,每次5ml,小心傾去上清液,殘渣加氯仿1ml 使溶解, 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斑蝥素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 含5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 板上,以氯仿-丙酮(98: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0.1% 溴甲酚綠乙醇溶 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 的斑點。 【含量測定】 照氣相色譜法(附錄Ⅵ E)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甲基硅橡膠(SE-30)為固定液,涂布濃度為 3.5%;柱溫為175℃±10℃ 。理論板數按斑蝥素峰計算應不低于26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斑蝥素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氯仿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即得(必要時可稀釋)。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粗粉約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加氯仿30ml,振搖15分鐘,放置6 小時,濾過,濾液置50ml量瓶中,用氯仿洗滌殘渣與濾紙,洗液濾 入同一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2μl,注入氣相色譜儀,計算,即得。 本品含斑蝥素(C10H12O4)不得少于0.35%。 【炮制】 生斑蝥 除去雜質。 米斑蝥 取凈斑蝥與米拌炒,至米呈黃棕色,取出,除去頭、翅、足。 每10kg斑蝥,用米 2kg。 【性狀】 南方大斑蝥 呈長圓形,長1.5~2.5cm,寬0.5~1cm。頭及口器向下垂,有較大的復眼及觸角各1 對,觸角多己脫落。背部具革質鞘翅1 對,黑色,有3 條黃色 或棕黃色的橫紋;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狀透明的內翅2 片。胸腹部烏黑色,胸部有足 3 對。有特殊的臭氣。 黃黑小斑蝥 體型較小,長1~1.5cm。 【圖片】 南方大斑蝥 藥材斑蝥(黃黑小斑蝥) 黃黑小斑蝥 【錄自】 《中國藥典》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