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沒藥《青陽客棧》 【名稱】 沒藥 【英文】 Myrrh 【拉丁文】 Myrrha 【異名】 末藥(《綱目》),明沒藥(《全國中草藥匯編》)。 【性味歸經】 味苦,性平。歸心、肝、脾經。 【功效】 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藥用】 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 Commiphora myrrha Engl. [C. molmol Engl.] 及同屬植物樹干皮部滲出的油膠樹脂。 【應用】 用于胸腹瘀痛,經閉,痛經,瘰疬,跌打損傷,沒藥有與乳香相似的活血止痛之功,且化瘀之力更強,凡臟腑經絡間有氣血凝滯者,用之可以疏通。臨床每與乳香相須為用,或配伍其他行氣活血之品。治心腹瘀痛,可單用,如《醫林集要》以沒藥入水、酒煎服。血瘀氣滯較重,《醫學心悟》手拈散則以之配延胡索、五靈脂、香附同用,加強行氣活血化積之功。婦人腹痛,月水不通,沒藥與干漆、桂心等同用可化瘀消癥,通經止痛,方如《圣惠方》沒藥丸。若產后血暈,與惡血內阻,以至語言顛倒,神志失常,用沒藥配血竭,用童便、溫酒煎服,使濁血得除,新血得生。用治跌打損傷,皮肉筋骨疼痛,多配乳香共用,亦可加桃仁、赤芍、自然銅等加強活血續筋定痛作用,它如風濕痹痛,經絡瘀阻,關節不利,疼痛較甚者,亦可于祛風濕藥中加用本品。 用于癰腫瘡瘍,目赤腫痛。沒藥內服可消腫止痛,外用可生肌斂瘡,故又有“瘡家奇藥”之譽。治疔瘡,無名腫毒,常配乳香、雄黃、冰片合用,方如《瘍醫大全》舌化丹。與乳香研末外敷,名海浮散,用治腫瘍,可提膿拔毒,去腐生肌。瘡瘍潰后,久不收口,常以沒藥與乳香、煅石膏等相伍外用,以生肌斂瘡。眼外傷或肝熱上攻,血灌瞳人外障,目珠疼痛或漏眼膿血,可用沒藥配大黃、芒硝、血竭以瀉熱涼血,解毒止痛,方如《眼科龍木論》止疼沒藥散,《銀海精微》沒藥散。 【注意】 胃弱者慎服,孕婦及虛證無瘀者禁服。 【用法用量】 3.00 - 10.00 g 【形態】 低矮灌木或喬木,高約3m。樹干粗,具多數不規則尖刺狀的粗枝;樹皮薄,光滑,小片狀剝落,淡橙棕色,后變灰色。葉散生或叢生,單葉或三出復葉;小葉倒長卵形或倒披針形,中央1片長7~18mm,寬4~8mm,遠較兩側1對為大,鈍頭,全緣或末端稍具鋸齒。花小,叢生于短枝上;萼杯狀,宿存,上具4鈍齒;花冠白色,4瓣,長圓形或線狀長圓形,直立;雄蕊8,從短杯狀花盤邊緣伸出,直立,不等長;子房3室,花柱短粗,柱頭頭狀。核果卵形,尖頭,光滑,棕色,外果皮革質或肉質。種子1~3顆,但僅1顆成熟,其余均萎縮。花期夏季。 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坡地。分布于熱帶非洲和亞洲西部。 【產地】 主產于索馬里、埃塞俄比亞以及阿拉伯半島南部。以索馬里所產質量最佳,行銷世界各地,以亞丁為集散地。我國進口的商品有兩種:一種稱天然沒藥,直接由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進口。另有一種稱膠質沒藥,原植物與上種不同,但品種尚不清楚。 【品種考證】 沒藥見于《藥性論》。《海藥本草》曰:“按《徐表南州記》:生波斯國,是彼處松脂也,狀如神香赤黑色。”《開寶本草》載:“生波斯國,似安息香,其塊大小不定,黑色。”《本草圖經》曰:“沒藥,生波斯國。今海南諸國及廣州或有之。木之根之株皆如橄欖,葉青而密,歲久者則有膏液流滴在地下,凝結成塊,或大或小,亦類安息香,采無時。”《綱目》曰:“按《一統志》云,沒藥樹高如松,皮厚一二寸,采時掘樹下為坎,用斧伐其皮,脂流于坎,旬眾方取之。”按上所述,與今進口的沒藥相符合。 【商品規格】 明沒藥:為紅褐色至紫棕色塊狀物,略透明,無雜質,質佳。 狗沒藥:又名狗皮沒藥、馬沒藥、馬皮沒藥。為用狗皮或馬皮包裹者。質次。 天然沒藥:表面呈黃棕色或紅棕色的沒藥團塊。 膠質沒藥:表面呈深棕色的沒藥團塊。 沒藥:各類沒藥的統稱。均以微透明、顯油潤、香氣濃、味苦、無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分】 沒藥樹含樹脂25~35%,揮發油2.5~9%,樹膠約57~65%,此外為水分及各種雜質約3~4%。樹脂的大部分能溶于醚,不溶性部分含 a 及 B 罕沒藥酸(Heerabomyrrholic acid),可溶性部分含 a,B 與r沒藥酸(Commiphoric acid)、沒藥尼酸(Commiphorinic acid)、a 與 B 罕沒藥酚(Heerabomyrrhol)。尚含罕沒藥樹脂(Heeraboresene)、沒藥萜醇(Commiferin)。揮發油在空氣中易樹脂化,含丁香油酚(Eugenol)、間苯甲酚(m一Cresol)、枯醛(Cumin aldehyde)、蒎烯(Pine-ne)、二戊烯(Dipentene)、檸檬烯(Limonene)、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罕沒藥烯(Heerabolene)等。樹膠水解得阿拉伯糖、半乳糖和木糖 。醇能溶解樹脂和揮發油,上等沒藥的醇不溶性成分不超過70%;灰分不超5%。 沒藥成分可因來源不同而稍有差異,一般商品沒藥含揮發油3%-8%,沒藥樹脂25%-45%,樹膠55%-60%,苦味質少量,并含沒藥酸(myrrholic acid)、甲酸、乙酸及氧化酶等。沒藥揮發油為黃色或黃綠色濃稠液體,具有特殊氣味,暴露在空氣中易樹脂化,油中含有丁香酚、間甲基酚、枯茗醛(cuminaldehyde)、桂皮醛(cinnamaldehyde)、甲酸酯、乙酸酯、沒藥酸酯(ester of myrrholic acid)、罕沒藥烯(heerabolene);有的沒藥揮發油尚含α 及β-沒藥烯(α-,β-bisabolene)、dl-苧烯(dl-limonene)等。沒藥樹脂(myrrhin)為中性物質,加熱得沒藥脂酸類:α-、β-、γ-沒藥脂酸(α-,β-, γ-commiphoric acid),次沒藥脂酸(com-miphorinic acid),α-、β-罕沒藥脂酸(α -,β-heerabomyrrholic acid),α-罕沒藥脂酚(α-heerabomyrrhol), β-罕沒藥脂酚(β-heer-abomyrrhol);其中一種罕沒藥脂酚含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兒茶酚(catechol)、罕沒藥氧化樹脂(heeraboresene)。樹膠類化阿拉伯樹膠,水解得阿拉伯聚糖、木聚糖、半乳聚糖等。 【藥理作用】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