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鎮痛作用:實驗表明其所含的馬錢子堿有鎮痛、鎮靜作用,而番木鱉堿無鎮痛效果,用小鼠腹腔注射乙酸的扭體法,小鼠肌肉注射馬錢子堿鎮痛作用的ED50為12.68mg/Kg。小鼠熱板法證明馬錢子堿有鎮痛作用。其鎮痛作用與M膽堿受體有一定的聯系。 3.番木鱉堿,馬錢子堿均具毒性,成人一次服5~10mg的番木鱉堿可致中毒,30mg可致死亡,死亡原因是由于強直性驚厥反復發作造成衰竭與窒息而致。 【采收加工】 9~10月摘取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洗凈,曬干。 【炮制】 1.生馬錢子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2.制馬錢子 (1)砂燙:取砂子置鍋內,用武火加熱,加入凈馬錢子,拌炒至棕褐色,鼓起,內部紅褐色,并起小泡時,取出,篩去砂子,放涼。供制馬錢子粉用。 (2)油炸:取麻油適量,置鍋內,加熱至230℃左右,投入馬錢子,炸至老黃色時,立即取出,瀝去油,放涼。用時碾粉。 【性狀】 馬錢 種子扁圓鈕扣狀,一面微凹,另一面稍隆;直徑1.2~3 cm,厚3~6 mm,表面灰綠色或灰黃色,密生匐狀的銀灰色絲狀茸毛,從中央向四周射出;底面中央有突起的圓點狀種臍,邊緣有微尖突的珠孔,種臍與珠孔間隱約可見一條隆起線。質堅硬。沿邊緣剖開,剖 面可見淡黃白色胚乳,角質狀,子葉心形,葉脈5~7條。味極苦,劇毒。云南馬錢 呈扁橢圓形或扁圓形,邊緣較薄而微翹,子葉卵形,葉脈3條。飲片性狀: 生馬錢子中的馬錢子里紐扣狀圓板形,直徑約1.5~3cm,厚0.3~0.6cm,常一面隆起,一面凹下。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綠色絹 狀茸毛,自中間向四周呈輻射狀排列,有絲樣光澤。邊緣稍隆起,較厚,有突起的珠孔,底部中心有突起的圓點狀種臍。質堅硬,平行 剖面可見淡黃白色胚乳,角質狀,子葉心形,葉脈5~7條。無臭,味極苦。云南馬錢子呈扁橢圓形或扁圓形,邊緣較薄而微翹,子葉卵 形,葉脈3條。砂燙馬錢子中間略鼓。表面棕褐色,斷面紅褐色,中間有裂隙。質堅脆。無臭,味苦。油炸馬錢子中間略鼓,表面老黃 色,質堅脆,有油香氣,味苦。 【附注】 1.海南馬錢S.hainanensis Merr.et Chun與密花馬錢S.confertiflora Merr.et Chun分布于海南省,種子含總生物堿分別為2.9%與1.26%,番木鱉堿分別為0.04%與1.1%。 2.呂宋豆Semen Ignatii 為同屬植物S.ignatii Bergius的種子。產于菲律賓、越南、泰國等地。含總生物堿2.5%~3%,其中番木鱉堿占46%~62%,主要用作提取番木鱉堿和馬錢子堿的原料。 【錄自】 《中藥全書》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