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biāo)題】 洋金花《青陽客! 【名稱】 洋金花 【英文】 白曼陀羅花 Hindu Datura Flower,毛曼陀羅花 Hairy Datura Flower 【拉丁文】 白曼陀羅花 Flos Daturae Metelis,毛曼陀羅花 Flos Daturae Innoxiae 【異名】 曼陀羅花(《法華經(jīng)》),蔓陀羅花、千葉蔓陀羅花、層臺蔓陀羅花(《洛陽花木記》),山茄花(《扁鵲心書》),押不蘆(《癸辛雜識》),胡茄花(《本草原始》),大鬧楊花、馬蘭花(《生草藥性備要》),風(fēng)茄花(《本草求原》),佛花、天茄彌陀花(《和漢藥考》),洋大麻子花、關(guān)東大麻子花、虎茄花(《山東中藥》),風(fēng)麻花、酒醉花(《陜西中藥志》),羊驚花、楓茄花、廣東鬧羊花、大喇叭花(《全國中草藥匯編》)。原植物①白曼陀羅又名:風(fēng)茄兒、山茄子(《綱目》),大顛茄(《生草藥性備要》),顛茄、悶陀羅(《廣西通志》),野蓖麻、豬顛茄、豬波羅、老鼠愁、白花曼陀羅、金盤托荔枝(《中藥大辭典》)。②毛曼陀羅又名:北洋金花、軟刺曼陀羅(《中藥志》),毛花曼陀羅(《中藥大辭典》)。 【性味歸經(jīng)】 味辛,性溫,有毒。歸肺、肝經(jīng)。 【功效】 平喘止咳,麻醉止痛,解痙止搐。 【藥用】 為茄科植物白曼陀羅 Datura metel L. 或毛曼陀羅 Datura innoxia Mill. 的花。 【應(yīng)用】 用于哮喘咳嗽。洋金花功能平喘止咳,性味辛溫,尤宜于寒性哮喘,可單味服用,或用本品與煙葉各等分,制成卷煙燃吸,F(xiàn)多用于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用于脘腹疼痛,風(fēng)濕痹痛,跌打傷痛,手術(shù)麻醉。洋金花能麻醉止痛,可廣泛應(yīng)用于多種疼痛疾病。用于脘腹疼痛,可單味水煎或研末服。治風(fēng)濕痹痛、跌打傷痛,可泡酒服,亦可配合川芎、當(dāng)歸、姜黃等活血止痛藥同用或煎水洗浴。用于手術(shù)麻醉,古代早有使用,如《扁鵲心書》之睡圣散,以本品與火麻花等分為未,熱酒調(diào)服,即昏睡不知痛!妒泪t(yī)得效方》則以本品作整骨止痛的麻藥。近年來,以本品為主,配伍川芎、當(dāng)歸、草烏、防己等制成外科手術(shù)麻醉止痛劑。 用于癲癇或小兒慢驚。洋金花解痙止痛,可與全蝎、天麻、南星等息風(fēng)化痰藥同用,F(xiàn)有用于精神病之興奮躁動及頑固性失眠者,用本原可使之安靜或入睡。 【注意】 內(nèi)服宜慎。外感及痰熱喘咳、青光眼、高血壓、心臟病及肝腎功能不全者和孕婦禁用。本品有毒,用量過大易致中毒,出現(xiàn)口干、皮膚潮紅、瞳孔散大、心動過速、眩暈頭痛、煩躁、譫語、幻覺、甚至昏迷,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生草藥性備要》:“食能殺人,迷悶人。” 【用法用量】 0.30 - 0.50 g 【形態(tài)】 1.白曼陀羅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近無毛。莖直立,圓柱形,基部木質(zhì)化,上部呈叉狀分枝,綠色,表面有不規(guī)則皺紋,幼枝四棱形,略帶紫色,被短柔毛。葉互生,上部葉近對生;葉柄長2~5cm;葉片寬卵形、長卵形或心臟形,長5~20cm,寬4~15cm,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不對稱,邊緣具不規(guī)則短齒、或全緣而波狀,兩面無毛或被疏短毛,葉背面脈隆起;▎紊谥Σ骈g或葉腋;花梗長約1cm,直立或斜伸,被白色短柔毛;花萼筒狀,長4~6cm,直徑1~1.5cm,淡黃綠色,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整齊或不整齊,先端尖,花后萼管自近基部處周裂而脫落,遺留的萼筒基部則宿存,果時增大呈盤狀,直徑2.5~3cm,邊緣不反折:花冠管漏斗狀,長14~20cm,檐部直徑5~7cm,下部直徑漸小,向上擴大呈喇叭狀,白色,具5棱,裂片5,三角形,先端長尖;雄蕊5,生于花冠管內(nèi),花藥線形,扁平,基部著生;雌蕊1,子房球形,2室,疏生短刺毛,胚珠多數(shù),花柱絲狀,長11~16cm,柱頭盾形。蒴果圓球形或扁球狀,直徑約3cm,外被疏短刺,熟時淡褐色,不規(guī)則4瓣裂。種子多數(shù),扁平,略呈三角形,熟時褐色;ㄆ3~11月,果期4~11月。 生于山坡、草地或住宅附近。分布于江蘇、浙江、福建、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上海、南京等地有栽培。 2.毛曼陀羅 一年生草本,高1~2m。有惡臭,全株被白色細腺毛及短柔毛。莖粗壯,直立,圓柱形,基部木質(zhì)化,上都多呈叉狀分枝,灰綠色。葉互生或近對生;葉片廣卵形,長8~20cm,寬5~12cm,先端急尖,基部斜心形,全緣或呈微波狀,背面葉脈隆起;ù,直立或斜升,長15~20cm,直徑7~8cm,花冠白色或淡紫色,具5棱;花萼筒部有5棱角,先端5淺裂,花后自近基部斷裂,宿存部分隨果實而增大并向外反折。蒴果生于下垂的果梗上,近圓形,密生柔韌針狀刺并密被短柔毛,熟時先端不規(guī)則裂開。種子多數(shù),腎形,淡褐色或黃褐色;ㄆ5~9月,果期6~10月。 原為栽培種,現(xiàn)村邊路旁沙質(zhì)地上也見有野生。分布于遼寧、河北、江蘇、浙江、河南。 【產(chǎn)地】 ①南洋金花(白曼陀羅花) 主產(chǎn)于江蘇、廣東、海南。銷全國。 ②北洋金花(毛曼陀羅花) 主產(chǎn)于河北。自產(chǎn)自銷。 【品種考證】 早在三國時期,就有華倫使用“麻沸散”進行外科手術(shù)的記載,有人認為麻沸散的主藥就是洋金花。宋代洋金花已有較多藥用。周去非《嶺外代答》云:“廣西曼陀羅花,遍生原野,大葉白花,結(jié)實如茄子,而遍生小刺,乃藥人草也。盜賊采,干而末之,以置人飲食,使之醉悶,則挈篋而(走多)。”《綱目》曰:“曼陀羅生北土,人家亦栽之。春生夏長,獨莖直上,高四五尺,生不旁引,綠莖碧葉,葉如茄葉。八月開白花,凡六瓣,狀如牽;ǘ蟆花中坼,駢葉外包,而朝開夜合。結(jié)實圓而有丁拐,中有小子。”以上所述形態(tài)特征及麻醉作用,并參考《履巉巖本草》附圖,與本品基本一致。 ①《綱目》:"曼陀羅,生北土,人家亦栽之。春生夏長,獨莖直上,高四、五尺,生不旁引,綠莖碧葉,葉如茄葉,八月開白花,凡六瓣,狀如牽;ǘ,攢花中折,駢葉外包,而朝開夜合,結(jié)實圓而有丁拐,中有小子。八月采花,九月采實。"" 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陰干,等分為末,熱酒調(diào)服三錢,少頃昏昏如醉。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其苦也。""按周密《癸辛雜識》云:漢北回回地方,有草名押不蘆,以少許磨酒飲,即通身麻痹而死,加以刀斧亦不知,至三日,則以少藥投之即活,御藥院中亦儲之。昔華陀能剖腸滌胃,豈不有此等藥耶。"②《生草藥性備要》:"大鬧楊花,食能殺人,迷悶人。不過用三分,但服俱去心蒂。若食后迷悶,用黃糖可解,甘草亦可。" (責(zé)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