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biāo)題】 黑芝麻《青陽客棧》 【名稱】 黑芝麻 【英文】 gingili 【拉丁文】 Semen Sesami 【異名】 胡麻、巨勝(《本經(jīng)》),藤苰(《廣雅》),狗虱(《吳普本草》),鴻藏(《別錄》),烏麻、烏麻子(《千金要方》),油麻、油麻子(《食療本草》),黑油麻(《外臺》),脂麻(《本草衍義》),巨勝子(《品匯精要》),黑脂麻(《綱目》),烏芝麻(《本草新編》),小胡麻(《中國藥學(xué)大辭典》)。原植物芝麻又名:方莖(《吳普本草》)。 【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性平。歸肝、脾、腎經(jīng)。 【功效】 補(bǔ)益肝腎,養(yǎng)血益精,潤腸通便。 【藥用】 為胡麻種植物芝麻 Sesamum indicum L. [S. orientale L.] 的黑色種子。 【應(yīng)用】 用于肝腎虛弱,精血不足之頭暈耳鳴,腰酸肢軟,視物模糊,須發(fā)早白,筋骨痿軟。黑芝麻性平甘潤,入肝腎血分,功能補(bǔ)肝益腎,益精血,烏須發(fā),明耳目。因藥力平和,香美可口且不傷脾胃,常單用作食療藥久服。臨床為增強(qiáng)療效,亦常配熟地、首烏、黃精等補(bǔ)肝腎藥同用;或配用桑葉,如《醫(yī)級》桑麻丸。肝血虛,風(fēng)陽上擾之眩暈頭痛者,則宜配菊花、石決明、枸杞等養(yǎng)血平肝潛陽。產(chǎn)婦血虛乳少,單用,或配伍黃芪、當(dāng)歸、穿山甲等補(bǔ)血益氣通乳藥同用,《壽親養(yǎng)老新書》巨勝酒,以本品配干地黃、薏苡仁以益精強(qiáng)骨,舒筋活絡(luò),用于風(fēng)虛痹弱,四肢乏力,腰膝疼痛。《外臺》引《廣濟(jì)方》用之配生地黃,桃仁冶療白癜風(fēng),《方脈正宗》配白術(shù)、威靈仙用于一切風(fēng)濕腰腿疼重及游風(fēng)行止不定,皆取其養(yǎng)血祛風(fēng)之意。 用于腸燥便秘。黑芝麻質(zhì)潤性滑,能澤枯潤燥。不論老人或病后、產(chǎn)后,凡津枯血少所致之便秘,皆可用本品炒研,酌加蜂蜜沖服,也可配合火麻仁、當(dāng)歸、肉蓯蓉等煎服,或與杏仁、大黃合用,如《景岳全書》麻仁丸。 此外,黑芝麻生品外用,有解毒消腫,生肌止痛之功,可用于小兒瘰疬、天火丹、乳癰腫痛、療瘡濕疹、湯火傷及瘡瘍久潰不合。 1.《嘉祐本草》:“合蒼耳子為散,服之,治風(fēng)癩。” 2.《本草經(jīng)疏》:“一味九蒸九曝,加茅山蒼術(shù),乳蒸曬三次作丸,能健脾潤燥,益氣延年。”3.《得宜本草》:“得桑葉,逐風(fēng)濕,堅筋骨。” 4.《本草從新》:“得白術(shù)并行為勝。” 5.《得配本草》:“得蔓荊,治熱淋莖痛;得白蜜蒸餌,治百病;配連翹,治小兒瘰疬;嚼生芝麻、綿包,與兒呷之下胎毒。” 【注意】 便溏者禁服。 【用法用量】 9.00 - 15.00 g 【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80~180cm。莖直立,四棱形,棱角突出,基部稍木質(zhì)化,不分枝,具短柔毛。葉對生,或上部者互生;葉柄長1~7cm;葉片卵形、長圓形或披針形,長5~15cm,寬1~8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有鋸齒或下部葉3淺裂,表面綠色,背面淺綠色,兩面無毛或稍被白色柔毛。花單生,或2~3朵生于葉腋,直徑1~1.5cm;花萼稍合生,綠色,5裂,裂片披針形,長5~10cm,具柔毛;花冠筒狀,唇形,長1.5~2.5cm,白色,有紫色或黃色彩暈,裂片圓形,外側(cè)被柔毛;雄蕊4,著生于花冠筒基部,花藥黃色,呈矢形;雌蕊1,心皮2,子房圓錐形,初期呈假4室,成熟后為2室,花柱線形,柱頭2裂。蒴果橢圓形,長2~2.5cm,多4棱或6、8棱,縱裂,初期綠色,成熟后黑褐色,具短柔毛。種子多數(shù),卵形,兩側(cè)扁平,黑色、白色或淡黃色。花期5~9月,果期7~9月。 常栽培于夏季氣溫較高,氣候干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區(qū)。我國除西藏高原外,各地區(qū)均有栽培。 【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山東、河南、湖北、四川、安徽、江西、河北等地。 【品種考證】 本品始載于《本經(jīng)》,列為上品,名胡麻。《別錄》云:“生上黨川澤。”《本草經(jīng)集注》云:“淳黑者名巨勝……本生大宛,故名胡麻。又莖方名巨勝,莖圓名胡麻。”《新修本草》云:“此麻以角作八棱者為巨勝,四棱者名胡麻,都以烏者良,白者劣爾。”《本草圖經(jīng)》云:“胡麻,巨勝也……今并處處有之。皆園圃所種,稀復(fù)野生。苗梗如麻,而葉圓銳光澤。”《本草衍義》云:“胡麻,諸家之說參差不一,止是今脂麻,更無他義。蓋其種出于大宛,故言胡麻。今胡地所出者皆肥大,其紋鵲,其色紫黑,故如此區(qū)別。取油亦多。”《綱目》云:“胡麻即脂麻也。有遲、早二種,黑、白、赤三色,其莖皆方。秋開白花,亦有帶紫艷者。節(jié)節(jié)結(jié)角,長者寸許。有四棱、六棱者,房小而子少;七棱、八棱者,房大而子多,皆隨土地肥瘠而然……其莖高者三四尺。有一莖獨上者,角纏而子少,有開枝四散者,角繁而子多,皆因苗之稀稠而然也。其葉有本團(tuán)而末銳者,有本團(tuán)而末分三叉如鴨掌形者。” 以上歷代文獻(xiàn)記載表明,古代有以種子的黑白、莖的方圓以及果實的棱數(shù)不同將胡麻、巨勝分為二物,但據(jù)《本草圖經(jīng)》、《本草衍義》和《綱目》的論述,實為同物異名,并且所述形態(tài)特征與今用之芝麻基本一致。 【藥理作用】 1 降血糖等作用 大鼠口服種子提取物,可降低 血糖,增加肝臟及肌肉中糖原含量,但大量則降低糖原含量。 以黑芝麻油0.2ml/100g喂飼大鼠10d,可增加腎上腺中維生素 C(抗壞血酸)及膽固醇含量,組織化學(xué)的檢查也證明,腎上腺皮 質(zhì)功能受到某種程度的抑制;特別是妊娠后期,維生素C含量 的增加更加明顯。黑芝麻油給正常或去勢大鼠注射,有增加血 細(xì)胞比容的傾向。全草的水提物對離體豚鼠子宮有興奮作 用。種子有致瀉作用, 2 延緩衰老作用 用加速衰老的模型小鼠(SAM-P/1)一 組給予含25%酪蛋白和10%玉米油,另一組給予20%黑芝麻 粉(含油10%)扣21%酪蛋白。給予黑芝麻組的小鼠與對照組 比較衰老現(xiàn)象推遲發(fā)生,肝臟和睪丸中脂褐質(zhì)水平略低于對照 組,而血漿中生育酚含量略高于對照組。 3 毒性 榨油后的餅對家畜有毒,可引起絞痛,震顫,呼吸 困難,脹氣、咳嗽及抑制。小牛喂食過多的黑芝麻剛發(fā)生濕疹, 脫毛及瘙癢。 (責(zé)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