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海拔3100m以下的陽坡草地,少生于灌叢或林下。分布于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產地】 1.沙參 Radix Adenophorae Strictae 主產于安徽、江蘇、浙江。銷全國。 2.杏葉沙參 Radix Adenophorae Hunanensis 主產于河南、安徽、河北、貴州、四川、湖北、陜西等地。銷全國。 3.輪葉沙參 Radix Adenophorae Tetraphyllae 主產于貴州、河南、黑龍江、內蒙古、江蘇。以貴州產量大,安徽、江蘇、浙江質佳。銷全國。 4.云南沙參 Radix Adenophorae Khasienae 主產于云南。自產自銷。 5.泡沙參 Radix Adenophorae Potaninii 主產于四川、甘肅。銷全國。 主產安徽、江蘇、浙江、貴州、四川、云南等地。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河南、青海、陜西等地亦產。以安徽、江蘇、浙江所產質量為佳;以貴州產量為大。 【品種考證】 本品始載于《本經》,列為上品。《吳普本草》首先記載沙參之形態,云:“三月生如葵,葉青,實白如芥,根大,白如蕪菁。三月采。”《蜀本草》亦謂:“花白色,根若葵根。”《綱目》記載較詳,云:“沙參處處山原有之。二月生苗,葉如初生小葵葉而團扁不光。八、九月抽莖,高一二尺。莖上之葉則尖長如枸杞葉而小,有細齒。秋月葉間開小紫花,長二三分,狀如鈴鐸,五出.白蕊,亦有白花者。并結實,大如冬青實,中有細子。霜后苗枯。其根生沙地者長尺余,大一虎口,黃土地者則短而小。根、莖皆有白汁。八、九月采者,白而實;春月采者,微黃而虛。”上述特征與桔梗科沙參屬(Adenophora)植物一致。再參考《本草圖經》“淄州沙參”圖,葉輪生,邊緣有鋸齒,形態與輪葉沙參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Fisch. 相似;《綱目》(金陵本及江西本)和《植物名實圖考》的沙參圖形態與 A. stricta Miq.一致;《救荒本草》之“杏葉沙參”附圖特征與 A. hunanensis Nannf. 一致。 ①陶弘景:“(沙參)今出近道。叢生,葉似枸杞,根白實者佳,此沙參并人參是為五參,其形不盡相類,而主療頗同,故皆有參名。”②《本草圖經》:“沙參,今出淄、齊、潞、隨州,而江、準、荊、湖州郡或有之。苗長一、二尺以來,叢生崖壁間,葉似枸杞而有叉牙。七月開紫花,根如葵根,箸許大,赤黃色,中正白實者佳。二月、八月采根暴干。南土生者葉有細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粘膠,此為小異。”③《綱目》:“沙參,處處山原有之。二月生苗,葉如初生小葵葉而團扁不光,八、九月抽莖,高一、二尺,莖上之葉,則尖長如枸杞葉而小,有細齒,秋月葉間開小紫花,長二、三分,狀如鈴鋒,五出,白蕊,亦有白花者,并結實,大如冬青實,中有細子,霜后苗枯。其根生沙地者長尺余,大一虎;黃土地者則短而小。根莖皆有白汁,八、九月采者白而實,春月采者微黃而虛。” 【化學成分】 輪葉沙參的根中含三萜皂甙和淀粉。(1)沙參 含皂甙、香豆素(花椒毒素, xanthotoxin)、胡蘿卜甙、蒲公英萜酮、二十八烷酸和β-谷甾醇。(2)輪葉沙參 根含三萜皂甙、蒲公英萜酮、胡蘿卜甙、β-谷甾醇和脂肪酸。(3)無柄沙參 中國藥科大學屠鵬飛等分離得到無柄沙參酸-3-氧-異戊酸酯(sessilifolic acid-3-O-isovalerate),十五酰-3-β-谷甾醇酯(β-sitosteryl pentadecanate),棕櫚酰-3-β-谷甾醇酯(β-sitosteryl palmitate),24-亞甲基-環木波羅甾醇(24-methy-lene cycloartenol)及7α-羥基-β-谷甾醇(ikushusterol)。并測得南沙參中均含多糖,其中沙參53.4%,無柄沙參60.6%,河南沙參51.8%,泡沙參15.8%,輪葉沙參53.5%。經薄層掃描測定,南沙參中均含羽扇豆烯酮(lupenone),其中無柄沙參0.143%,輪葉沙參0.18%, 其他3種含量均在0.1%以下。 【藥理作用】 北沙參: 1 免疫抑制作用 北沙參多糖200mg/kg腹腔注射對綿羊紅細胞(SRBC)致敏小鼠脾臟溶血空斑形成細胞(PFC)有顯著抑制作用,如在致敏后給藥,對PFC抑制作用減弱:100mg/kg腹腔注射,對SRBC致敏小鼠血清凝集索抗體生成有明顯抑制作用,致敏后給藥,抑制作用也減弱;在體外、北沙參多糖對植物血凝素(PHA)誘導的正常人血淋巴細胞的增生有仰制作用,對刀豆蛋A(ConA)和美洲商陸有絲分裂原(PWM)激活的人淋巴細胞轉化均有抑制作用;腹腔注射北沙參多糖500mg/kg,實驗第1日和第3日共注射兩次,對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小鼠耳遲發型超敏反應有顯著抑制作用;腹腔注射500mg/kg,對小鼠同種植皮排斥反應有顯著抑制作用;每日腹腔注射32mg/kg,證續7d對小鼠免疫器官脾與胸腺重量無影響;北沙參多糖在致敏后用藥,其免疫抑制作用減弱,說明可能作用于免疫應答感應階段T細胞識別抗原的早期;北沙參多糖對面一器官影響不大,停藥后,其免疫功能的恢復可能較快。 2 解熱鎮痛作用 北沙參根的乙醇提取物可使正常家免體溫輕度下降,對傷寒疫苗引起發熱的家兔也有解熱作用;此外應用家兔牙髓電刺激法還證明有鎮痛作用,葉的乙醇提取物作用較次根的揮發油更次之。南沙參:1對免疫功能的影響腹腔注射杏葉沙參煎液(0.5g/只)能明顯增高小鼠末梢血中淋巴細胞和T細胞數,胸腺內淋巴細胞數和T細胞數亦有增加趨勢,可顯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百分率;可明顯增加小鼠睥臟重量,但降低小鼠脾臟淋巴細胞數扣T細胞數。表明沙參可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抑制體液免疫,具有調節免疫平衡的功能沙參也可提高淋巴細胞轉換率。2祛痰作用按1g/kg劑量給家兔灌服沙參煎劑表明具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其作用可持續4h以上,但作用強度不及紫菀等。 3 抗真菌作用 沙參水浸劑(1:2)在試管內對奧杜盎小芽胞癬苗,羊毛樣小芽胞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 強心作用 1%沙參浸劑對離體蟾蜍心臟具有明顯強心作用,離體心臟振幅增大,作用可持續5min。 【采收加工】 播種后2~3年采收,秋季挖取根部,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泥土,乘新鮮時用竹刀刮去外皮,切片,曬干或烘干。 【炮制】 1.沙參 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和蘆頭,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