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黃芪《中藥學7版》

時間:2020-02-03 08:26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標題】 黃芪《中藥學7版》 【名稱】 黃芪 【拼音】 Huangqi 【出處】 《神農本草經》 【概述】 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e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或膜莢黃芪A.membranaceus(Fisch.)Bge. 的根。主產于內蒙古、山西、黑龍
【標題】
黃芪《中藥學7版》
【名稱】
黃芪
【拼音】
  Huangqi
【出處】
  《神農本草經》
【概述】
  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e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或膜莢黃芪A.membranaceus(Fisch.)Bge. 的根。主產于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根頭,曬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歸經】
  甘,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
  健脾補中,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應用】
  1.脾氣虛證。本品甘溫,善入脾胃,為補中益氣要藥。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單用熬膏服,或與黨參、白術等補氣健脾藥配伍。因其能升陽舉陷,故長于治療脾虛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內臟下垂。常與人參、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補中益氣湯(《脾胃論》)。若脾虛水濕失運,以致浮腫尿少者,本品既能補脾益氣,又能利尿消腫,標本兼治,為治氣虛水腫之要藥,常與白術、茯苓等利水消腫之品配伍。本品又能補氣生血,治血虛證亦常與補血藥配伍,如當歸補血湯(《蘭室秘藏》)以之與當歸同用。對脾虛不能統血所致失血證,本品尚可補氣以攝血,常與人參、白術等品同用,如歸脾湯(《濟生方》)。對脾虛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補氣生津,促進津液的生成與輸布而有止渴之效,常與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2.肺氣虛證。本品入肺又能補益肺氣,可用于肺氣虛弱,咳喘日久,氣短神疲者,常與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氣虛自汗證。脾肺氣虛之人往往衛氣不固,表虛自汗。本品能補脾肺之氣,益衛固表,常與牡蠣、麻黃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蠣散(《和劑局》)。若因衛氣不固,表虛自汗而易感風邪者,宜與白術、防風等品同用,如玉屏風散(《丹溪心法》)。
  4.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本品以其補氣之功還能收托毒生肌之效。瘡瘍中期,正虛毒盛不能托毒外達,瘡形平塌,根盤散漫,難潰難腐者,可用本品補氣生血,扶助正氣,托膿毒外出,常與人參、當歸、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里透膿散(《醫宗金鑒》)。潰瘍后期,因氣血虛弱,膿水清稀,瘡口難斂者,用本品補氣生血,有生肌斂瘡之效。常與人參、當歸、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補湯(《和劑局方》)。
  此外,痹證、中風后遺癥等氣虛而致血滯,筋脈失養,癥見肌膚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補氣以行血。治療風寒濕痹,宜與川烏、獨活等祛風濕藥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藥配伍。對于中風后遺癥,常與當歸、川芎、地龍等品同用,如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
【用法用量】
  煎服,9~30g。蜜炙可增強其補中益氣作用。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主要含苷類、多糖、黃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2.藥理作用:黃芪能促進機體代謝、抗疲勞、促進血清和肝臟蛋白質的更新;有明顯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尿蛋白;能改善貧血動物現象;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興奮呼吸;能增強和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對干擾素系統有促進作用,可提高機體的抗病力;對流感病毒等多種病毒所致細胞病變有輕度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護作用;有較廣泛的抗菌作用;黃芪在細胞培養中,可使細胞數明顯增多,細胞生長旺盛,壽命延長;能增強心肌收縮力,保護心血管系統,抗心率失常,擴張冠狀動脈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壓,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減少血栓形成;還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輻射、保肝等作用。
  3.臨床研究: 據報道,以黃芪50g煎服,每日1劑,治療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及預防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等,效果頗佳(中醫雜志,2000,6:331)。]每日口服黃芪提取液2ml(含生藥2g),預防小兒上吸呼道感染100例,有效率94%(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1993,5:366);用黃芪治療92例缺血性心臟病;其緩解心絞痛,改善心電圖及心阻抗圖等療效均優于心痛定和丹參(中國免疫學雜志,1989,2:119-120)。本品還有用于小兒哮喘、冠心病、關節炎、缺血性腦血管病、慢性腎炎、慢性肝炎、產后非感染性發熱、過敏性鼻炎等疾病者。
  4.不良反應:黃芪注射液有導致皮疹、過敏性休克的報道;有12例妊娠7個月以上的孕婦,因連續服用黃芪15天,總量300g以上,結果過期妊娠8例,產程延長6例,胎盤遲剝3例,會陰側切4例,產鉗助產1例,胎兒過大行剖腹產1例,胎兒體重3500g~4600g。
【參考文獻】
  1.《神農本草經》:“主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補虛。”
  2.《本草匯言》:“補肺健脾,實衛斂汗,驅風運毒之藥也。”
  3.《醫學衷中參西錄》:“能補氣,兼能升氣,善治胸中大氣(即宗氣……)下陷。”
【錄自】
  《中藥學7版》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