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沙苑蒺藜 【英文】 Flastem Milkvetch Seed 【拉丁文】 Semen Astragali Complanati 【異名】 白蒺藜(《本草圖經》),沙苑子(《臨證指南醫案》),沙苑蒺藜子(《本草求原》),潼蒺藜(《本草便讀》),沙蒺藜(《增訂偽藥條辨》),夏黃草(《吉林中草藥》)。原植物背扁黃芪,又名蔓黃芪(《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性味歸經】 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腎經。 【功效】 補腎固精,益肝明目。 【藥用】 為豆科植物背扁黃芪 Astragalus complanatus R. Br. ex Bunge 的種子。 【應用】 用于腎虛腰痛,陽痿遺精,尿頻遺尿,頭暈耳鳴及帶下淋濁等癥。沙苑蒺藜能溫腎固精,治腎虛腰痛,可與菟絲子、杜仲、狗脊等配用以加強補益肝腎,祛風止痛;用治遺精滑泄,尿頻遺尿和腎虛寒濕帶下,則與芡實、蓮須、龍骨等配用以固腎澀精止帶,如《醫方集解》金鎖固精丸;若腎虛夢遺,陽痿無子,用沙苑蒺藜、魚鰾膠配伍補腎益精,如《證治準繩?女科》 聚精丸。 用于眼目昏花。沙苑痢疾能養肝明目,可與枸杞子、女貞子、菟絲子等配伍,補肝腎之陰以明目;治老年性白內障,可與夜明砂、女貞子等配用明目退翳。 【注意】 相火偏旺之遺精,膀胱濕熱之淋濁帶下慎服。 【用法用量】 6.00 - 9.00 g 【形態】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達1m以上,全株被短硬毛。主根粗長。莖平臥,有角棱,多由基部分歧,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具短柄;托葉狹披針形,長約3mm,寬約0.5mm,有毛;小葉9~21枚,葉片橢圓形,長6~14mm,寬3~7mm,先端鈍或微缺,有細尖,基部鈍形至鈍圓形,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綠色。總狀花序腋生,花3~9朵;總花梗細長,被毛;小花;坑1線狀披針形的小苞片;花萼鐘形,綠色,先端5裂,外側被黑色短硬毛,萼筒基部有2枚卵形的小苞片,外側密被短硬毛;花冠蝶形,黃色,旗瓣近圓形,先端微凹,基部有爪,長約10mm,寬約8mm,翼瓣稍短,龍骨瓣與旗瓣等長;雄蕊10,二體,(9)十1;雌蕊超出雄蕊之外,子房上位,密被白色柔毛,有子房柄,花柱無毛,柱頭畫筆狀被白色髯毛。莢果紡錘形,長3~4cm,先端有較長的尖喙,腹背稍扁,被黑色短硬毛,內含種子20~30顆。種子圓腎形;ㄆ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野、溝邊及荒地。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等地。 【產地】 主產于陜西;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亦產。以陜西潼關為著,稱潼蒺藜。銷全國。 【品種考證】 沙苑蒺藜初名“同州白蒺藜”,附載于《本草圖經》“蒺藜子”項下,云:“又一種白蒺藜,今生同州,沙苑牧馬草地最多,而近道亦有之。綠葉細蔓,綿布沙上。七月開花,黃紫色如豌豆花而小。九月結實作莢子,便可采。其實味甘而微腥,褐綠色,與蠶種子相類而差大,又與馬薸子酷相類。”五百年后李時珍在《綱目》中進一步提示其藥材形態曰:“白蒺藜結莢長寸許,內子大如脂麻,狀如羊腎而帶綠色。”并明確定名為沙苑蒺藜。近代《增訂偽藥條辨》云:“按沙蒺藜七月出新,陜西潼關外出者,名潼蒺藜,色紅帶黑,形如腰子,飽綻性糯,味厚氣香,滾水泡之,有芳香氣者為最佳。”根據以上所述特征及所附圖形,與現在所用沙苑蒺藜原植物背扁黃芪形態相似。 ①《本草圖經》:“又一種白蒺藜,今生同州沙苑,牧馬草地最多,而近道亦有之。綠葉細蔓,綿布沙上,七月開花黃紫色,如豌豆花而小,九月結實作莢子,便可采。其實味甘而微腥,褐綠色,與蠶種子相類而差大,又與馬漂子酷相類,但馬漂子微大,不堪入藥,須細辨之。今人多用。”②《綱目》:“白蒺藜,結莢長寸許,內子大如脂麻,狀如羊腎而帶綠色,今人謂之沙苑蒺藜。”③《本經逢原》:“沙苑蒺藜,產沙苑者色微黑而形似羊腎;若色微綠,雖產秦中,非沙苑也。酒蒸搗用。藥肆中以一種野田開紅花之土蒺藜偽充,咬之亦生豆氣,但缺處有尖鉤稍異耳。”④《增訂偽藥條辨》:“按沙蒺藜七月出新,陜西潼關外出者,名潼蒺藜,色紅帶黑,形如腰子,飽綻性糯,味厚氣香,滾水泡之,有芳香氣者為最佳。毫州出者曰毫蒺藜,細而且瘦,性硬,泡之無芳香者次。山東出者,名東蒺藜,色黃,粒扁粗大,性更硬,最次。楊州出者為荷花郎之子、遍地皆有,土名草蒺藜,即南方紅花草子之子,不入藥用。” 【商品規格】 潼蒺藜:又名潼沙苑、潼沙苑子、關沙苑、關沙苑子。為植物扁莖黃芪的種子。主產于陜西大荔而集散于潼關。為地道藥材,品質最優。 沙苑子:又名沙苑蒺藜。為各種沙苑子的統稱。以粒大飽滿、色綠褐或灰褐、干燥無雜質者為佳。 作沙苑蒺藜藥用的尚有同屬植物:①華黃芪 Astragalus chinensis L. 分布于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等地。②直立黃芪 A. adsurgens Pall. 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寧夏、甘肅、江蘇、河南、湖北、云南,在江蘇、寧夏部分地區作沙苑蒺藜用。 【化學成分】 沙苑子含脂肪油、維生素A類、生物堿、黃酮類、酚類、鞣質、蛋白質、氨基酸、及硒、銅、鋅、錳、鐵、鎂、鉻、鈣等元素。種子富含油脂,約占種子重量的5%,油中至少含有14種脂肪酸,包括庚烯酸、十四酸(肉豆蔻酸)、十五酸、十六酸(棕櫚酸)、油酸、硬脂酸、亞油酸、亞油烯酸、花生酸、二十烯酸、二十二酸(山萮酸)等,其中不飽和脂肪酸約占總酸的40%。另含β-谷甾醇。此外,種子尚含多種氨基酸,從乙醇提取物中分得沙苑子甙(complanatulside,鼠李檸檬素-3,4’-O-β-D-雙葡萄糖甙)。 【理化鑒別】 ②華黃芪的干燥種子呈較規則的腎形,顆粒飽滿,長2~2.8毫米,寬1.8~2毫米。表面暗綠色或棕綠色,光滑。腹面中央微凹陷處有種臍。質堅硬,不易破碎。氣微,味淡。主產河北。 【藥理作用】 1 強壯作用 沙苑蒺藜可顯吾增加小鼠體重明顯提高小鼠游泳持續時間,增強小鼠耐寒能力。 2 增強免疫功能 沙苑蒺藜煎劑5g/kg或10g/kg灌服,可顯著提高小鼠脾細胞或皿清溶菌酶的活力,明顯促進正常及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小鼠脾臟對H-TdR的摻入,但不影響胸腺對H-TdR的攝取,也不增加脾臟重量。另有實驗表明,沙苑于的甲醇或乙醇提取物5g/kg或10k/kg灌服,能顯著增加胸腺,脾臟濕重,并顯著促進單核巨噬細胞對碳粒的廓清,明顯增加綿羊紅細胞免疫所致小鼠溶血素的生成,對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小鼠耳遲發型超敏反應;電能顯著增強之,表明沙苑蒺藜的上述提取物能增強非特異吞噬活性及特異性體體液和細胞免疫。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