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纈草 【拼音】 Xiecao 【概述】 為敗醬科植物纈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的根及根莖。主產于陜西、甘肅、青海、四川、貴州等地。9~10月間采挖,去掉莖葉及泥土,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 辛、甘,溫。歸心、肝經。 【功效】 安神,理氣,活血止痛。 【應用】 1.心神不寧,失眠少寐。本品味甘,主入心經,具有養心安神功效。用治心神不寧,失眠少寐,心悸怔忡等癥,可與酸棗仁、合歡皮、首烏藤等養心安神藥同用;若心脾兩虛,氣血雙虧,心神失養者,可配伍當歸、黃芪、黨參、龍眼肉等補養氣血之藥。 2.驚風,癲癇。《陜西中草藥》云本品“安神鎮靜,驅風解痙。”故常可治驚風,癲癇等四肢抽搐,神志失常之疾患,常用纈草酊,每次2~5毫升,每日2~3次。 3.血瘀經閉,痛經,腰腿痛,跌打損傷。本品味辛行散,具有活血止痛功效,用治血瘀經閉,痛經常與丹參、益母草、澤蘭、紅花等配伍;若痹證,腰腿疼痛,日久不愈者,可與桑寄生、獨活,川芎等同用;治跌打傷痛,又常與骨碎補、桃仁、紅花、乳香等活血療傷,祛瘀止痛藥配伍應用。 4.脘腹疼痛。本品味辛,行氣活血,故可治療氣滯血瘀引起的脘腹疼痛。若氣滯脘腹脹痛甚者,常與木香、枳殼、延胡索等理氣藥同用;血瘀脘腹刺痛甚者,可與五靈脂、蒲黃、赤芍等活血化瘀藥配伍。 此外,治外傷出血,可用本品研末外敷。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適量。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主要含纈草三酯,還含有揮發油,其主要成分為乙酸龍腦酯、異戊酸龍腦酯及龍腦等;又含生物堿、黃酮類、多種氨基酸等。 2.藥理作用:纈草有鎮靜安神作用,其醇提取物可增強巴比妥的睡眠時間,并有明顯擴張冠脈血管,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律失常作用;纈草總生物堿有抗菌作用;寬葉纈草揮發油對離體腸道平滑肌有明顯的松弛和解痙作用,并有顯著調節血脂作用;纈草提取物有膽道解痙和增加膽汁流速、溶石、抑制膽囊炎癥作用。 3.臨床研究: 據報道,用寬葉纈草膠丸,治療冠心病,在緩解心絞痛癥狀和改善心肌缺血兩方面均有顯著療效(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4,9:540);口服馬蹄香(即纈草)藥液,每毫升含生藥1g,治療389例輪狀病毒腸炎患兒,其止瀉和退熱作用在48~72小時,明顯優于慶大霉素和磺胺甲基異唑(中華兒科雜志,1985,3:129);用樟木15g,纈草10g,紅花6g,五靈脂6g,煎湯口服,治療克山病,有一定療效(陜西新醫藥,1972,6:42)。 【圖片】 纈草 ![]() 黑水纈草 ![]()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