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酷暑季節,入伏以來天氣悶熱,讓很多市民感覺很不適應。如何在伏天科學養生?近日,北京泰濟堂中醫醫院總院長張克鎮在做客人民訪談時給廣大網友提供了一些建議。【訪談:互聯網+為傳統醫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三伏貼正當時 三伏天外界氣溫最高,這個時候到醫院里貼三伏貼最合適。由于外界的溫度高,人體皮膚汗腺是開放的,積存在體內的風寒可以在藥物的作用下,通過皮膚透發出去,對身體健康非常有幫助。尤其對于一些寒癥的頑固性疾病,現在貼三伏貼效果應該優于其他的時間。 夏天吃姜補內熱 張克鎮指出,夏天本來內臟的溫度是偏低的,由于外界氣溫高,皮膚開放程度過高,體內的內熱就通過皮膚向外散發。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吃蘿卜,夏吃姜。為什么夏天要吃一點姜呢,因為姜是熱的,剛好彌補了內熱向外過度散發的不足。 貪涼容易腹瀉 很多人為了消暑,經常吃一些苦寒的食物,喝冰鎮冷飲。張克鎮指出這是一個養生誤區。此時喝冰的東西特別容易導致胃腸道系統疾病的發生,引起腹瀉、腹痛等一系列問題。此外還要注意空調溫度,不應為了貪涼使室內外溫差過大。尤其是當人從炎熱的室外進入空調房的時候,如果此時身體出了很多汗,空調就開得比較大,對著空調使勁吹,對身體特別不好,甚至引起感冒發燒。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