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以一級響應措施落實二級響應要求 一時一刻不放松 一絲一毫不馬虎 ![]() 廣州當前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兩手抓。圖為位于花都的一家汽車企業生產車間,員工戴著口罩工作。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燕 攝 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必須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要求繼續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 從2月24日開始,廣東省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廣州,應聲而動。不過,應急響應調整,防控并未放松:重點場所防控有增無減,小區的嚴格管理毫無松動,各項措施依舊按一級響應時執行。 廣州市委常委會會議強調,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由一級調整為二級,防控工作難度不是降低,而是增大,各項防控工作仍然要按照一級響應要求抓好落實。 以一級響應措施落實二級響應要求,怎么理解?如何干好?能否保持定力、全力貫徹?這事關全局、事關成敗,更影響長遠發展。 廣 言 怎么看? 信心不可動搖,困難不容低估,干勁不能松懈 應急響應級別調整,這是一個積極信號。 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聞令而動,全力奮戰——應急響應級別調整,來之不易,這正是疫情防控工作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效。 那以“一級措施”落實二級響應,怎么看? 要看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要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重點工作,加強疫情特別嚴重或風險較大的地區防控。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廣州處在“兩個前沿”,置身“兩個窗口”,地理位置特殊,輻射能力強大,交通四通八達;作為一座特大城市,城市人口眾多,各區之間、城市農村之間,情況紛繁復雜,防控壓力巨大。尤其眼下,每天數十萬人返回廣州,根據預測,仍將有300多萬人“必須返城”,再加上復工復產正快速推進,廣州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風險絲毫未減。以“一級措施”落實二級響應,這是形勢所需,是堅決守好“南大門”的使命所系。 還要看矛盾、看問題、看難點。 應急響應由一級調整為二級,并非更輕松、更容易,而是難度陡增、壓力升級。二級響應,意味著城市將進一步“動”起來,更多企業復工復產,資源要素流動加快,城市秩序進一步恢復,這無疑讓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發展的“兩難”問題難上加難,意味著更大的風險挑戰,更多急流險灘。 當此緊要之時、正值關鍵節點,廣州以“一級措施”落實二級響應,就是要傳達一個強烈信號:強化底線思維、風險意識,強化省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一線特大城市的責任擔當,決不放松警惕,決不麻痹大意! 信心不可動搖,困難不容低估,干勁不能松懈。全市各級各部門一定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全過程和各方面。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保持清醒頭腦。絕不能滿足于階段性成效沾沾自喜,決不允許“疲勞癥”“懈怠癥”抬頭。 廣州能否安穩度過這一關鍵階段,能否奪取“雙勝利”,關鍵就看現在,關鍵就在腳下。鉚足勁,闖過去,前面就是一片新天地。 怎么干? 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 持續30多天的“一級響應”告一段落。以“一級措施”落實二級響應,成為新的起點。 應該怎么干? 要堅持“嚴”字當頭,繼續狠抓“外防輸入、內防擴散”。 不留死角、不留盲區,逢車必檢、逢人必查,不放一車、不漏一人……廣州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嚴”字功不可沒。如今,以“一級措施”落實二級響應,要把風險估計得更充足,要讓措施更加嚴格、更加精準、更加高效。在外防輸入上,尤須抓好交通檢疫,要分區分級打開“大門”、堅決守好“小門”;在內防擴散上,要推動更多力量資源下沉一線、政策措施向基層傾斜,繼續織牢社區防控網;在全力救治方面,截至2月25日廣州尚有123例患者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仍需千方百計、盡最大努力提高治愈率。在物資供應保障上,廣州部分防控物資供應“緊平衡”的問題依然存在,全力以赴保障供應容不得絲毫懈怠…… 當然,“嚴”字當頭絕非一味強調力度,更要嚴得“聰明”、嚴在點上。在白云區,“平安白云”小程序上推出防疫電子通行證;借力“穗康”小程序,廣州率先上線口罩預約系統;在各大重點場所,紅外線測溫、人臉識別大展身手……接下來,“嚴”字當頭要繼續向技術借力,繼續聚焦重點部位、薄弱環節。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嚴”不在一時,而在長遠。要對疫情中暴露出的社會治理問題立行立改,同時把防控中的有效舉措轉化為常態化長效化社會管理措施,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要繼續改進方法,全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 以“一級措施”落實二級響應,絕不是眼里只有疫情防控,其他工作都可以緩一緩、等一等,而是要根據省市分區分級防控指引,該防的堅決防住、該放的要妥善安排,高效有序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各級各部門要在現有工作成效的基礎上,繼續堅持問題導向,再出新招,再出實招,再進一步。比如目前廣州復工率高、復產率低,重點項目開工、專業化市場恢復比較緩慢。各級各部門要落實好推動企業(項目)復工復產“五個一”機制,一企一策,細致服務,切實轉化為生產力。要立足實際,敢闖敢試,尤其要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只要確保路線、方針、政策不偏,什么辦法效果好就用什么辦法,要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善于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