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小區防疫控疫舉措再升級 做好居家隔離、集中隔離等措施 隔離戶若出門 監控立即警示 ![]() 工作人員的手機可以隨時查看攝像頭監控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波 攝 ![]() 彭勝組成的“三人組”在岑村進行專業消殺。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秦松 攝 ![]() 志愿者在公交站給旅客測量體溫。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邱偉榮 攝 平安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新春走基層特別報道 近日,不少社區、小區都升級了防疫控疫措施:白云尚城小區在隔離戶門口安裝了臨時視頻監控,一旦隔離人員出入出現異常,小區內工作人員的手機就會響鈴;獵德復建小區設置了廢棄口罩專用收集桶,并做到日產日清。 這些防疫控疫措施是否有效?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彭志強表示,“廣東的社區防控做得比較早,現在能看到一定的效果。當然決不能掉以輕心,返工高峰很快到來,防控措施還需要持續開展。” 防控提醒 我宅家我驕傲, 我為國家省口罩, 我為自己省鈔票, …… 長膘是富態, 亂飄是禍害 疫情快訊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伍仞 通訊員穗衛健宣、賈衛東、周密)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截至2月6日12時,廣州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270例。現有疑似病例7例,累計核實追蹤密切接觸者1877人,尚在醫學觀察1676人。 其中,2月5日0時至24時,廣州市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確診病例18例;2月6日0時至12時,廣州市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確診病例15例,新增出院病例7例。 截至2月6日12時,廣州市累計報告的270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中,白云區63例、海珠區46例、天河區37例、越秀區32例、番禺區26例、增城區17例、花都區14例、荔灣區13例、黃埔區13例、南沙區8例、從化區1例。男性132例、女性138例,年齡介于1歲至85歲之間。 270例確診病例中,已治愈出院20例,無死亡病例。 現有250例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其中,重癥23例,危重11例。206例在市八醫院(含重癥22例、危重3例)、 26例在省二醫院(含重癥1例)、9例在廣醫附一醫院(含危重8例)、5例在市婦兒中心、2例在中山三院、1例在省人民醫院、1例在南方醫院接受治療。 老人不會用體溫計 社長逐戶量體溫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湯南)根據廣州市衛健委公開消息,白云區江高鎮大田村出現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目前大田村組建了居家隔離防控組,全村實施圍院式管理,并全面升級防控措施:海口兩個經濟社共計500多村民被要求居家隔離14天。兩個經濟社長在防疫管制點接收村民所需的相關生活物資及藥品,8名志愿者村民負責分發至對應的村民家門口。 據海口第二經濟社社長盧志平介紹,居家隔離期間,村民有任何生活物資的需求,都會在微信群告訴他們,他們報告村黨委,并做好登記。兩個經濟社的8名村民志愿者報名,每人結對幫扶約10戶居家隔離的村民,物資送來后,由村民志愿者按單配送給大家。 此外,每天上下午,盧志平和海口第一經濟社社長盧振祥都會逐戶上門為居家隔離者測量體溫,并記錄大家的身體狀況,密切接觸者則每天測量3次。海口第二經濟社有68戶共200多人,盧志平每天上午9點出門,為大家測量體溫走一圈下來就需要約兩個小時。 “本來可以讓大家在微信群自己報告體溫的,但是很多老人家都不會用體溫計,或者看不清度數,還是我們上門測量保險一些。”盧志平說。 “人防+技防”雙管齊下做好居家隔離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湯南 通訊員云宣)昨日,記者來到白云尚城小區,跟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隨訪居家隔離戶。 “我宅家我驕傲,我為國家省口罩,我為自己省鈔票,寧愿長點膘,也不外面飄,長膘是富態,亂飄是禍害……”記者進入白云尚城小區時,耳邊便傳來普通話的疫情防控提醒,并且是普通話和粵語交替滾動播放。 據悉,截至2月5日,黃石街全街組建了十幾個三人小組,每天都會對所有居家隔離戶進行上門隨訪,開展健康監測服務。 隔離戶外安裝臨時視頻監控 黃石街黨工委副書記邱名敦介紹,出現確診病例后,黃石街道嚴格按照上級統一要求,馬上組織轉運確診病人的密切接觸人員至醫學隔離點,并由居家隔離服務隊對確診病例所在樓棟居民采取強制隔離措施,實行“專戶專人”值守。每家居家隔離觀察住戶門外都張貼溫馨提示,對街坊進行適當告知,提醒大家加強防護。同時,對確診和疑似患者所在樓棟的大堂、樓道、電梯等進行全覆蓋專業消毒,主動聯系區疾控中心對確診病例住戶的居家進行消殺。 記者在白云尚城小區另一家居家隔離戶門口停留了一會,就聽見頭頂傳來“為了大家,我在居家”的語音錄音。邱名敦介紹,黃石街正在為所有居家隔離戶門外安裝視頻監控,視頻監控具有身份識別、移動偵查、逗留報警等功能,利用WI-FI遠程連線,與工作人員手機綁定,如果監控的居家隔離戶有人員出入等異常情況,工作人員的手機馬上就會響鈴,監控也會馬上播報警示音。 “我們希望通過‘人防+技防’的措施,把居家隔離要求落實到位。”邱名敦表示,居家隔離一旦解除,技術人員就會上門拆除視頻監控。 居家隔離力求阻斷二三代傳播 “對密切接觸者等重點管理人群的醫學隔離重任就落在基層社區,所以社區防控就是重點。”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彭志強表示,為防止疫情擴散,按照屬地原則認真做好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分類監測管理和生活保障,對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實行隔離醫學觀察,主要由縣級疾控中心及社區醫療機構承擔。社區主要通過網格化管理發現、排查密切接觸者。 彭志強表示,近兩天,廣東省通報的新增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數量略有減少的趨勢,“這也說明嚴格落實社區防控的作用體現出來了。但是決不能掉以輕心,返工高峰很快到來,防控措施還需要持續開展。”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潛伏期是14天左右,14天以內跟病例有接觸的人員都是醫學觀察對象。相關人員會通過居家隔離、集中隔離等措施,把潛在可能發病的病人管理起來,力求避免出現第二代、第三代病例傳播的發生。”彭志強說。 樓道張貼口罩預約購買指引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秦松)日前,車陂街美好居小區出現了確診病例。記者來到美好居小區時,環衛工人正對小區進行全面消殺。該小區采用了封閉式管理,將西門進行封閉,只保留一個大門出入,進入的人員需進行體溫監測。 在各樓道的宣傳欄,除了張貼著口罩預約購買指引、健康自查上報等服務性信息外,小區所在的美好社區還張貼了《致最近兩周內到過武漢的朋友的一封信》,文中詳細列明了該群體返穗時需做的幾件事,包括:記錄相關信息,盡量減少外出,保持住所通風、密切關注自己和同行人的健康狀況,出現異常時如何就診等。 “確診的是一對夫妻,而密切接觸者是一位老人和兩個小孩,最小的小孩才8個月大。” 車陂街美好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劉金洲告訴記者,如今密切接觸者已進行集中醫學觀察隔離。“因為小孩太小,剛開始老人比較擔心,我們耐心做工作,因為他們不方便下樓購物,老人也不會用微信轉賬,我們甚至還墊付了一些錢給老人購買生活用品,最終獲得了老人的支持。” 除了進一步加強宣傳外,加大消殺力度也是一大舉措。記者發現,該小區的電梯按鈕也已貼上了保鮮膜,方便進行消毒。因為宣傳工作比較到位,還有居民在按電梯按鈕時主動用紙巾套上手指再按。 專業公司連續7天為街坊義務消殺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秦松)記者走訪天河區長興街岑村發現,這里不僅設置了24小時進村溫度測量及登記等措施,村里還摸索出一套針對隔離居民的服務措施:每天工作人員通過微信視頻進行關懷;為上百位隔離人員組建微信群,群里可以直接微信下單買菜;安排專人為他們提供倒垃圾、送快遞等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一輛黃色的皮卡裝載著消毒器和消毒液,身穿白色防護服、戴著口罩的“三人組”,一邊開車一邊對道路及兩邊的公共場所進行消殺,這一幕已經連續7天出現在岑村街頭。 “三人組”的負責人是一家專業殺蟲服務公司的老板——彭勝。這并非政府采購服務,而是彭勝帶著團隊義務投入了這場“戰疫”。 “看到疫情越來越嚴峻,我手頭上有車有消毒液,覺得應該為街坊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彭勝說,大年初二,他便立即從湖南婁底老家趕回了廣州岑村,同時發動同事坐高鐵趕回來,準備利用公司專業優勢參與疫情防控。同時,他主動聯系長興街,提出利用公司消毒車和專業消毒人員協助街道開展消毒工作。每天出動消毒車2車次,專業消殺工作人員6人次,對公交車站、農貿市場等進行密集消毒。 剛回到岑村,彭勝看到岑村的藥店口罩庫存不足,街上一些行人也沒戴口罩,彭勝趕緊安排同事分裝公司倉庫的口罩,在岑村公交車站、天河客運站等地點免費派送。 廢棄口罩專用收集桶日產日清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秦松)在天河區盈彩美居小區,所有進出小區的人都要量體溫并進行登記。登記本寫得非常詳細,包括日期、房號、姓名、身份證號、電話號碼、被測體溫、籍貫、當值人員等,備注欄還記錄了被測人的來源地。 記者發現,該小區的垃圾分類點也進行了升級。除普通的四類垃圾外,還增加了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并對口罩投放做了指引:有條件的居民可用醫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劑對口罩進行消毒后再進行投放;若無條件,可用密封袋或保鮮袋將口罩密封后進行投放。專用垃圾桶將進行消毒,并由環衛部門對口罩進行專業處理。 此外,記者走訪獵德復建小區發現,該小區已“逢進必檢”,并設置了廢棄口罩專用收集桶,日產日清。小區結合垃圾分類工作,在小區醒目位置統一投放廢棄口罩專用收集桶。“專用收集桶將做到‘定點定位投放、定人定時收集’,日產日清,防止廢棄口罩造成二次感染。”獵德街道相關負責人稱。 另外,該小區還對進出小區人員及車輛做到逢進必檢,如遇外來車輛,必須追蹤受訪業主進行確認。同時,對重點已掌握的湖北籍來穗人員已實施每天跟蹤訪問,落實一戶一檔管理,由街道及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及黨員組成突擊隊,加強對流動人員疫情監測和防控。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