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醫院方便但看不到專家,看專家又擠不過千軍萬馬”,這樣的窘境可能會在逐漸形成的“緊密型醫聯體”中迎刃而解。27日,衛計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新一屆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健康中國”建設。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顧晉表示,擁有信息聯系密切、專家下沉頻繁、交流學習通暢等特性的“緊密型醫聯體”,將讓患者在社區也能看到專家。 “醫聯體有多種形式,大多數三級醫院和社區醫院是沒有行政隸屬關系的,這樣的醫聯體難免松散。”顧晉說,資源配置和信息轉換效率可能做不到高效。他認為,緊密型的醫聯體可以將分級診療制度落到實處,使得專家下沉,學科下沉,并建立起信息化聯系。 “我們醫院直管社區,專家是醫院的、也是社區的醫生,通過專家、學科、管理的‘三下沉’,病人在社區也能看到想看的專家。”顧晉說,緊密型醫聯體的模式如果進行推廣,還需要一些制度支持。例如信息共享機制、縣招鄉用人才機制等。 信息共享機制方面,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豐臺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介紹,由于和對接的三級醫院打通信息渠道、共享信息平臺,只要是簽約患者,無論是否經過社區醫院轉診,患者的健康信息、病歷信息、住院信息都會同步傳遞給社區醫院對接的三級醫院中,“進入到他的健康檔案數據庫和簽約醫生的管理平臺,這樣確保緊密型醫聯體共同為患者治療服務”。 顧晉表示,緊密型醫聯體還表現在人才培養流動機制上,“應要求專家對社區醫生進行傳幫帶,并安排社區醫生到三級醫院進修學習,參加學術會議。專家還可以結合社區優勢,帶著全科醫生做好基層科研,提高社區醫生的診療能力和營造適合社區的學術氛圍”。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