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食藥監總局負責人——質量大抽檢 保舌尖安全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月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務院食安辦主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畢井泉介紹我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并答記者問。 畢井泉介紹說,去年,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重點整治食品中違禁超限使用農獸藥和食品添加劑問題,重拳打擊藥品醫療器械制假售假違法犯罪,改革創新審評審批制度機制,穩步實施仿制藥質量療效一致性評價,全面公開監管執法信息,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努力營造飲食用藥安全的良好環境。同時,畢井泉坦言:“食品藥品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監管工作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不小的差距,形勢依然復雜嚴峻。” 畢井泉表示,新的一年,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嚴字當頭、重典治亂,嚴防、嚴管、嚴控食品藥品安全風險。要牽住“牛鼻子”,圍繞人民群眾普遍關切,開展突出問題大整治、質量安全大抽檢,著力防范食品安全領域的系統性風險,嚴厲打擊藥品安全領域的制假售假違法犯罪行為,集中力量查辦大案要案。 近年,我國的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水平總體穩步提升,但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絲毫不能放松。畢井泉說:“嬰幼兒配方乳粉是嬰幼兒在由于種種原因缺乏母乳喂養的情況下的替代品,直接關系到嬰幼兒的發育和健康。歷史上曾經有過慘痛的教訓。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的安全問題始終是食品監管的重中之重,要從源頭、生產、出廠到銷售實行全過程的嚴格監管。” 2017年,藥品審評審批工作將有哪些新進展?畢井泉說:“要繼續深化藥品器械醫療審評審批的制度改革,全面解決積壓的矛盾,進一步激發醫藥產業的活力。”據介紹,今年的重點工作有7個方面:加快推進仿制藥質量療效一致性評價、鼓勵藥品創新、建立審評主導的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技術體系、落實現場檢查的責任、建立藥品品種檔案、建立藥品電子通用技術文檔系統、加快推進工藝核對等。其中,仿制藥質量療效一致性評價關系百姓用藥支出。一年多來,這項工作已全面展開,一批新藥優先獲準上市,臨床數據真實性、可靠性的核查也取得初步成效。 對于業內比較關注的《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情況,畢井泉回應:“有些中成藥名稱存在著夸大和暗示療效、誤導消費者的問題,比如有藥品叫‘消癌平’。規范中成藥的命名,重點是整頓夸大療效、暗示療效以及用語低俗的命名。” 《 人民日報 》( 2017年02月28日 06 版)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