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媒體發稿 >

父母得糖尿病,有多大幾率遺傳給孩子?該怎么預防?答案是……

時間:2023-10-08 10:17來源:媒體投稿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每年的十一國慶節都是結婚的旺季。 按理說,結婚本是件開開心心的喜事,但生活總是充滿意外。前兩天就有朋友留言說,原來定好的結婚計劃突然出了岔子: 我和男朋友在一起3年了,本來打算這個國慶假期領證辦婚宴,但是上周我們去做了個婚檢,剛收到結果說男朋

每年的“十一”國慶節都是結婚的旺季。

按理說,結婚本是件開開心心的喜事,但生活總是充滿意外。前兩天就有朋友留言說,原來定好的結婚計劃突然出了岔子:

“我和男朋友在一起3年了,本來打算這個國慶假期領證辦婚宴,但是上周我們去做了個婚檢,剛收到結果說男朋友有糖尿病。

一路走來,我們之間感情很好,我不想都要修成正果了卻就此分開,但又怕結婚以后生活受到影響,更害怕我們未來的寶寶會遺傳這個病。

我現在真的好迷茫,不知道這婚還該不該結……”

現如今,糖尿病已經成為一種非常常見的慢性病,而且越來越年輕化了,所以像這位讀者提到的困擾,其實并非個例。

那么,遇到這樣的難題,究竟該作何選擇呢?

父母得糖尿病,會遺傳給下一代嗎?

首先,糖尿病確實和遺傳因素有關,“有糖尿病家族史”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2020年,北京大學公衛學院、江蘇疾控中心曾對蘇州市吳中區49266名30~75歲的患者,進行了平均7.08年的隨訪。

結果表明,與無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相比,有家族史的人糖尿病風險增加了0.9倍以上;如果家里糖尿病患者多于2人,患病風險至少會增加1.27倍[1]。

美國糖尿病協會(ADA)也曾公開一組關于糖尿病遺傳性的數據——

由此可見,父母有糖尿病,小孩得糖尿病的幾率會更高,臨床上把這一特點叫做遺傳易感性。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女性在懷孕期間患上妊娠期糖尿病,也會增加后代的糖尿病發病率。有研究顯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后代,在兒童期和成年早期患糖尿病的幾率是血糖正常孕婦后代的7~20倍[2]。

不過,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十分復雜,遺傳因素只是其中之一。

一個人是否得糖尿病,不能只看遺傳,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乏運動等等后天的因素,都可能是背后的“推手”。

父母有糖尿病,不意味著子女也一定會得糖尿病;反過來,有些人父母并沒有糖尿病,自己卻得了糖尿病,這也說明了遺傳因素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如何預防糖尿病?

首先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合理膳食、適度運動、控制體重等方式,來降低糖尿病發生的風險。

具體的預防方法,大家可以參考這個“500111”法則[3]——

5:每周運動5天,每天至少運動半小時

0:不喝含糖飲料

0:晚飯后不再進食

1:肥胖的人每餐減少1兩主食

1:每天蔬菜攝入至少1斤

1:每星期最多外出就餐1次

此外,預防糖尿病的另一個關鍵是重視篩查。

糖尿病高危人群應當及早開始進行糖尿病篩查。篩查結果正常者,建議每3年篩查一次;篩查結果為糖尿病前期者,建議每年篩查一次[4]。

這里要重點提一下——糖尿病前期,顧名思義,就是血糖高于正常值,但還沒真正發生糖尿病的階段。一般分2種情況[5]:

①空腹血糖受損(空腹血糖≥6.1mmol/L,<7.0mmol/L且糖負荷后2h血糖<7.8mmol/L)

②糖耐量受損(空腹血糖<7.0mmol/L,且糖負荷后2h血糖≥7.8mmol/L,<11.0mmol/L)

如果在這一階段能及時進行有效的干預,便有機會逆轉糖尿病前期;但若是置之不理,可能過幾年糖尿病就找上門了。中國的大慶研究顯示,如果糖尿病前期不進行干預,6年后66%的人會發展成糖尿病,20年后93%的人會發展成糖尿病[6]。

目前針對糖尿病前期的具體干預措施,主要是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包括合理膳食、適度運動、限鹽、限酒等。大慶研究顯示,生活方式干預6年,可使糖耐量受損人群未來14年進展為糖尿病的累計發生風險下降43%[5]。

但,很多人做不到長期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在生活方式干預不理想的情況下,則應盡早考慮藥物干預。

對于糖尿病前期人群,二甲雙胍是第一個被證明能預防糖尿病或延緩糖尿病發生的藥物[7]。

近期,中國糖尿病預防研究(CDPP)最新成果于《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雜志重磅發布,該研究顯示,與單純生活方式干預組相比,二甲雙胍+生活方式干預組在經過至少24個月的干預后,糖尿病發生風險降低了17%,這表明二甲雙胍聯合生活方式干預可作為中國糖調節受損人群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的有效措施[8]。

控好血糖,擁抱美好生活

血糖若是長期控制不好,可能會引起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下肢血管病變、糖尿病足病等一系列并發癥,甚至導致截肢等臨床結局,不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也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4]。

反之,如果能夠重視血糖管理,科學治療糖尿病,糖友們也完全可以過上幸福美好的家庭生活。

目前在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方面,盡管新型降糖藥層出不窮,但經典老藥二甲雙胍,依然是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選。

最新的《二甲雙胍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指出,若無禁忌證和優先使用其他降糖藥物的強適應證,二甲雙胍仍應作為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線用藥和藥物聯合中的基礎用藥,并貫穿糖尿病的治療全程,可見其在降糖領域不可撼動的地位[9]。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二甲雙胍有原研藥和仿制藥之分,二甲雙胍原研藥即二甲雙胍專利藥,是經嚴格臨床試驗獲準上市的原創性降糖藥品,憑借制劑工藝優勢及上市前后嚴格監管,因此具有更穩定的吸收率和較少的不良反應。

除了堅持合理用藥,糖友仍要盡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忌“躺平擺爛”。合理用藥+生活方式改變“雙管齊下”,才能起到更好的降糖效果。

另外,糖尿病的治療,不僅需要糖友自身的努力,更離不開家庭成員的支持和幫助。

畢竟長期堅持良好的自我管理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家人的協助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家庭成員應該和患者一起學習糖尿病相關知識,了解日常飲食、運動的注意事項,監督和提醒患者按時服藥、定期檢測血糖。

同時,家庭成員還需多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給予精神上的支持,鼓勵患者堅持配合治療。

有了家人的陪伴,這場“降糖持久戰”才更容易取得勝利。

編輯:陳藝鴻

繪圖:賴可晴

出品:《中國家庭醫生》雜志社

本項目由白求恩公益基金會主辦

指導專家:盧筱華

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

中華醫學會廣東省內分泌學會常務委員

廣州市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常務委員

廣州市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醫學教育協會糖尿病分會常務委員

廣東省預防醫學會內分泌代謝病防治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廣州市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專業醫師分會常務委員

從事內分泌臨床醫療工作20余年,擅長治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垂體瘤、腎上腺疾病等各種內分泌代謝疾病,尤其擅長應用胰島素泵及動態血糖儀對糖尿病病人進行血糖管理治療。

參考文獻:

[1]蘇健, 周金意, 陶然, 等. 糖尿病家族史與成人糖尿病關聯的前瞻性研究[J].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20, 54(8):6.

[2]Lindsay RS, Hanson RL, Bennett PH, et al. Secular trends in birth weight BMI and diabetes in the offspring of diabetic mothers [J]. Diabetes Care. 2000, 23(9):1249-1254.

[3]李光偉. 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預“500111”法則[J]. 江蘇衛生保健. 2021(6):18.

[4]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21, 13(4):315-409.

[5]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 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預的專家共識(2023版)[J].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23, 15(6):484-494.

[6]Li G, Zhang P, Wang J,et al. The long-term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diabetes in the China Da Qing Diabetes PrecentionStudy:a 20-year follow-upstudy[J].Lancet,2008,371(9626):1783-1789.

[7]Li CL, Pan CY, Lu JM, et al. Effect of metformin on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 Diabet Med, 1999, 16:477-481.

[8]Zhang L, Zhang Y, Shen S, et al.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etformin plus lifestyle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lone in preventing progression to diabete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23 Jul 3:S2213-8587(23)00132-8.

[9]《二甲雙胍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更新專家組. 二甲雙胍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3年版)[J]. 中華內科雜志, 2023, 62(6): 619-630.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