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醫藥資訊 >

聚焦重大疾病防治 中國醫學科學院加速創新工程實施

時間:2017-11-01 06:08來源:新華網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抓重大、占前沿、補短板、強支撐,被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自去年啟動至今已一周年,取得了哪些成效?未來將有哪些發展重點?10月30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曹雪濤表示,通過一年的努力,
“抓重大、占前沿、補短板、強支撐”,被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自去年啟動至今已一周年,取得了哪些成效?未來將有哪些發展重點?10月30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曹雪濤表示,通過一年的努力,創新工程對提升院校科技創新能力切實發揮了“助推器”的作用,基礎研究獲得重大進展,重大疾病防治取得重要成果,藥物研發取得多項突破,人才培養聚集作用初步顯現,對頂尖人才的吸引力明顯提升,顯著促進了學科布局和體制機制的優化完善。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教司司長秦懷金指出,科技創新是應對衛生與健康重大挑戰、促進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良性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下一步要持續加強創新體系建設,推動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加快組織重大科技項目,滿足人民對更高生活質量的需求;優化政策環境,大力推動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加強臨床研究,補強衛生與健康發展的短板弱項。



媒體溝通會現場

        基礎研究和重大疾病防治取得重大進展

        作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公益性綜合醫學科研機構,中國醫學科學院自1956年成立以來,始終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重大科技難題,取得了以脊髓灰質炎系列疫苗的研制及其在中國兒童計劃免疫中的應用,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病,根治絨毛膜上皮癌化學療法的創建與推廣,食管癌綜合防治研究,難治性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救治體系,丁苯酞、雙環醇等天然藥物創制,人工麝香研制及其產業化,國內首例艾滋病患者發現及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體系,中國醫學細胞遺傳學創建與疾病基因研究以及自體干細胞臨床率先應用、理論基礎與技術推廣等十大科技成就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標志性成果。先后獲得各類科技獎勵近2000項,獲得新藥證書150余項,其中牽頭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為防控重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曹雪濤表示,2016年啟動實施并被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創新工程,囊括了重大疾病的防治、醫學科學發展前沿、未來醫療關鍵技術包括自主知識產權的藥物的研發及藥械的研制等重要領域。一年來,創新工程加快了科技創新能力提升,人才培養聚集作用初步顯現,促進了學科布局和體制機制的優化完善。基礎研究獲得重大進展,發現一批在疾病發生、發展、轉歸進程中的若干關鍵免疫調控分子和靶點,闡明其作用機制,為重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科學》等權威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天然免疫與炎癥疾病》作為我國醫學界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于2017年獲得資助;首次報道了我國結核潛伏感染人群的發病率數據,提出社區干預新思路,為完善相關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藥物研發取得多項突破。一年來,有包括小檗堿用于降血脂的新用途等在內的7個新藥獲得臨床批件,更適合預防我國毒株感染的新型腮腺炎減毒活疫苗進入II期臨床試驗,還有6個新藥申報臨床試驗。提升了三七等一批中藥大品種的綜合開發利用水平,白木香通體結香技術推廣至東南亞國家,柴胡、桔梗、枸杞等藥材新品種和栽培新技術在多個地區推廣應用,為扶貧攻堅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強化源頭創新供給 構建醫學科技創新體系核心基地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國家心血管中心主任胡盛壽表示,創新工程的實施消除了基礎和臨床之間的隔閡,將促進中國疾病防治的新方案、新方法、新技術的產生,促進醫院轉化醫學的發展,對科研型醫院的建設發揮了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作為創新工程項目的階段性成果,2017年10月25日,全球權威醫學雜志英國《柳葉刀》(The Lancet)在最新一期,同時刊發了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蔣立新教授團隊兩篇有關我國高血壓管理現狀的文章。蔣立新表示,創新工程為項目團隊提供了持續穩定的支持,可以圍繞一個科研方向持續攻關;創新工程鼓勵各所院之間的團隊協同合作,具有很好的協同性;同時把握“一帶一路”等機遇,充分發揮了前沿引領作用。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所長蔣建東強調,創新工程的實施給科研人員提供了長期穩定的創新環境,可有效整合包括基礎研究、藥物研發和臨床研究在內的優良資源,共同研究重大的醫學難題,為提高相關專業的研究能力創造了條件,也為引進高端創新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曹雪濤表示,創新工程統籌考慮學科發展需求和現有科研基礎,形成學科建設與重大科研任務并重的醫學研究體系。重點開展五方面工作,包括持續開展創新研究、優化人才團隊、建設開放共享平臺、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深化國際醫學創新合作。在持續開展創新研究方面,將聚焦國家人口健康發展目標和重大醫學前沿問題,大力開展前沿性研究,持續支持加強公益性研究和基礎性科技工作,鞏固優勢和傳統特色學科,大力培育新興學科領域,形成國家醫學科技的核心競爭力。下一步,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科研所院的目標,將繼續加強資源集成銜接,切實發揮戰略支撐作用;進一步突出需求導向,強化醫學與健康的源頭創新供給;始終堅持人才為先,強化科技創新的人才保障;繼續加強開放合作,構建全方位協同創新網絡。不斷創新管理機制,為醫學創新工程組織實施提供保障,促進醫學創新工程任務更好地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努力建成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為建設健康中國和科技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欄目列表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