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個潛伏期內徹底遏制疫情 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 交鋒變異株廣州總結十項經驗 ![]() 6月28日上午,荔灣區舉行歡送儀式,送別全體抗疫工作人員。圖為醫護人員自拍合影。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雪明 攝 截至昨日,廣州連續20天本地病例“零新增”,全市全域皆為低風險地區;7月8日,廣州本輪本地疫情的在院感染者全部清零,實現感染者“零死亡”……面對國內首起新冠病毒變異株(Delta)的突然襲擊,廣州在兩個潛伏期內徹底遏制疫情,為全國防控新冠變異株提供哪些“廣州經驗”? 昨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廣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成果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雙統籌新聞發布會,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和救治、疾控、應急等領域專家介紹了廣州疫情防控工作做法、成效。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方晴、徐雯雯、王楚涵 充分發揮“健康碼”健康管理作用 廣州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黃光烈回顧過去7周表示,廣州市根據“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針對Delta變異株的特點,邊摸索邊調整,邊實施邊完善,做到“防控搶在鎖定前,擴大排查跑在先”,在兩個潛伏期內徹底遏制疫情,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 “總結本次防控經驗,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廣東工作組全方位指導下,我們認為,敏感高效的發熱門診是發現疫情的重要防線;高質量的流行病學調查是實施精準防控的重要依據;快速準確的實驗室檢測能力是疫情研判的重要支撐;堅決果斷實施封閉封控是阻斷疫情擴散的重要措施;高危人群集中隔離管理是徹底撲滅疫情的重要手段;充分發揮‘健康碼’健康管理作用是促進涉疫人員主動排查的重要抓手。相信這將為全省、全國提供疫情防控的有益借鑒和經驗。”黃光烈說。 啟動各級公共衛生委員會建設 黃光烈表示,廣州市于6月底啟動了各級公共衛生委員會建設。目前,已在市、區、鎮(街)設立公共衛生委員會,并將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加強對本地區公共衛生工作的統籌協調指導監督,研究公共衛生安全重大問題,組織優化完善本地區急性傳染病和重大疾病防治策略。 7月31日前,廣州市將在村(居)民委員會設立村(社區)公共衛生委員會。村(社區)公共衛生委員會可協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物業服務企業、轄區單位代表、村(居)民代表、在本社區報到的在職黨員、社區網格員、社區志愿者和專業社會工作者等,定期協商解決村(居)民健康需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轄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其他問題,完成各項衛生健康工作。 本輪感染者“零死亡”的七項救治經驗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鄧西龍介紹,市八醫院作為定點收治醫療機構總結了七項救治經驗。 一是閉環收治。對本土病例采取“三分開”分類收治措施,實現出院集中醫學隔離觀察病例和陽性病例、輸入病例與本土病例、健康監測異常者與職業暴露人員等分區管理,嚴防交叉感染。 同時,根據病患的不同年齡分類集中病患,實施“三集中”收治。集中收治老年病患及有重癥傾向的患者,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到提前干預,有效降低重癥化率;集中收治兒童患者,設置兒童集中收治病區;集中多學科診療,組織多學科團隊共同制定治療方案。 第二是精準施救,市八醫院“一案一策一小組”負責制管理模式,嚴密監測每例患者體征,充分預估病情變化,提前采取干預措施,全力防止輕癥轉重癥,最大限度提高救治效果,進一步降低重癥化率和重癥死亡率。 其他經驗還包括:堅持中西醫結合、積極采用抗體治療、使用新冠患者恢復期血漿、康復治療早期介入和加強心理治療和營養支持。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周斌表示,廣州正在重點推進59歲以上中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建議符合接種條件的人員積極預約、接種新冠疫苗,并在今年下半年積極接種流感疫苗,達到新冠肺炎、流感一起預防的效果。 此外,2021年廣州市十大民生實事之一——65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費接種項目,將在下半年流感疫苗上市后正式實施。 10個方面的“廣州經驗” 發布會上,黃光烈具體介紹了“先、準、精、密、嚴、穩、暖、實、緊、好”十個方面的“廣州經驗”。 構建立體流調機制搶在“先” 實行核酸檢測陽性人員同步送院、同步復核、同步流調、同步管控的“四同步”處置機制。建起疾控、公安牽頭,社區密切配合的立體流調機制,通過“三同時”(疾控、公安同時趕赴現場,同時開展調查,同時開展疫情處置),充分運用“人防、物防、技防”多種手段,調查范圍更廣、速度更快、協同更緊密。通過高質量的流行病學調查,快速厘清完整病毒傳播鏈條,有效切斷傳播途徑。 排查重點人群鎖定“準” 創新使用大數據技術手段,對密接、次密接者,集中隔離、賦紅碼;對重點場所周邊人員賦黃碼,最大限度地管理和排查有感染風險的人員。本輪疫情所有病例均為主動排查發現,6月12日以后所有新增病例均為在嚴格管控的重點人群中排查發現。 實施分級分類防控貴在“精” 根據疫情變化及時劃定防控單元,動態調整風險等級,實施分級分類差異化精準防控,先后劃定2個高風險地區、16個中風險地區。同時,在防控區域根據風險等級科學精細劃分封閉管理區、封控管理區和閉環管理區,實施不同管理措施,將病毒傳播的風險精準控制在已知范圍內。 推進核酸排查覆蓋“密” 針對密接者和次密接者、中高風險區域、涉疫的低風險區域以及其余區域人群,有序推進多輪、多層次的核酸篩查工作。完成全球城市最大規模的核酸采樣工作,5月21日以來,全市累計開展核酸檢測六輪共5780萬人。 管理人員流動勢必“嚴” 要求非必要不離穗、不出省,確需離穗、出省的,需憑“健康碼”綠碼,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嚴控疫情擴散和溢出。 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突出“穩” 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將全部患者第一時間轉送市八醫院集中救治。組建國家級、省級、市級專家聯合診療團隊,實行全方位多學科綜合治療和中西醫聯合治療,以及“一例一檔一策”精細化管理,科學研判指標,充分預估病情變化,全力防止無癥狀轉確診、輕癥轉重癥,最大限度提高救治效果。 封閉封控區醫療服務保障體現“暖” 在荔灣區南片區迅速改擴建區域內醫院、調派專業醫護團隊成建制入駐,迅速建立“社區三人小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三級網絡,加強區域內群眾健康監測、及時對接群眾就醫需求。 實施新冠疫苗接種推進“實” 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工作,根據防控形勢及時調整疫苗接種策略,開通網上預約、電話預約、微信預約和團體預約等多渠道預約方式,并對網上預約系統多次優化升級。截至7月8日24時,全市累計接種2250萬劑次、1237萬人,其中完成全程疫苗接種者有1021萬人。 疫情防控宣教引導貼得“緊” 在全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發布每日疫情及防控政策信息34場,在市衛健委門戶網站發布《每日疫情通報》《風險等級調整通報》“近期新冠病毒感染者涉及的重點場所或小區”等信息。加強12320衛生熱線人力,全天候回應群眾關切。不斷提高群眾自我防護意識,營造群防群控氛圍。 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好” 成立市八醫院新冠肺炎救治臨時黨委和廣鋼醫院醫療隊醫療救治臨時黨總支,加強對醫院防控工作的統一領導。市衛健委在外派醫療隊中成立20個臨時黨支部,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讓黨旗高高飄揚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