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三個月的前期籌備,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療保險辦公室、財務處、醫學信息中心等科室共同研究、開發的特殊病種患者電子標識相關程序正式上線,從2015年6月25日啟用到現在,已經讓醫院近1800名特殊病種患者在門診方便就醫,真正感受到了“特”權。 特殊病種患者,常簡稱為“特種病人”。北京市醫保規定,符合辦理特殊病種有六種,分別是:惡性腫瘤放化療、腎透析、腎移植術后抗排異用藥、肝移植術后抗排異用藥、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 以往,為保證特種病人身份和開具診療項目的準確性,他們來院就診時,需要持醫生開具的處方及檢查項目到醫保窗口審核蓋章,再去門診“特殊病種患者專用收費窗口”繳費。這樣,此類患者從就診到最終取出藥品,需往返于門診樓與住院部之間,環節既繁瑣又復雜。為簡化特種病人的就醫流程,真正為病患著想,財務處在門診一層專門設置了“特殊病種患者收費窗口”,醫學信息中心與醫療保險辦公室、財務處等科室共同探討研發了方便可行的“特殊病種患者標識公共服務平臺”。 該平臺的建立,不再讓患者多跑路。由醫療保險辦公室工作人員將特種病人信息錄入保存后,患者在掛號處掛號、門診就醫時,系統就會自動彈出提示信息,提示醫師“該患者為特殊病種患者”。同時在掛號條上增加了“門診特殊病”標識,在門診處方上增加“醫保【特】”字 標識。這樣一來,特殊病種患者就可以直接持標有“醫保【特】”字的單據處方到“特殊病種患者收費窗口”進行繳費。 為保證新流程的順暢運行,電子標識上線前,醫療保險辦公室工作人員通過短信、電話詢問、醫保業務組件排查篩選等方式收集更新了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特殊病種患者基本信息,并通過多種途徑廣泛宣傳特殊病種患者就診新流程,為后期的流程轉換做了充足的準備。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特種病人感受到新就醫流程帶來的高效與便捷。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