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公眾對肝膽疾病的認知存在諸多誤區,很多人不定期體檢,患病后導致發現晚、診斷晚、治療晚、療效差、花費高。”吳階平醫學基金會肝病醫學部主任段鐘平提出,我國肝膽疾病防治“國家隊”建設亟待提速,完善肝膽疾病醫療隊伍存在的不足,消除公眾對疾病認知的誤區,降低肝膽疾病的誤診漏診率。 段鐘平介紹,目前,我國約有9300萬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300萬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超過1億的脂肪性肝病患者,如果再加上酒精、藥物、自身免疫、寄生蟲等原因引起的肝病,以及膽囊炎、膽結石、膽囊息肉等膽道疾病,造成我國肝膽病患者人數眾多、花費巨大、危害嚴重。 為了進一步遏制肝膽疾病的發病率,由中國科協、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等單位發起的“健康中國-肝病防治科普行動”二期活動近日在京啟動。據活動負責人介紹,本次活動將在全國范圍選拔3000名左右“全國肝膽病咨詢專家”,建立300個左右“肝膽病防治技術示范基地”,借助互聯網+醫療,打造我國肝膽病防治的國家隊骨干網絡平臺。 段鐘平指出,我們在落實“健康中國-肝病防治科普行動”一期活動中,發現我國肝膽疾病防治工作存在三個問題,導致肝膽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令人擔憂。 我國肝膽疾病醫療隊伍存在諸多問題?剖曳稚ⅲ褐饕植荚诟腥究疲ㄔ海、肝病內科、消化科、肝膽外科、肝移植科等,相互交流少,缺乏共用交流平臺;水平參差不齊:表現在不同科室醫師、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醫師之間水平差別較大;專業過于細分:為患者就醫、咨詢帶來困難;醫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專家多在大城市、大醫院集中,許多縣級醫療機構尤其是西部地區甚至沒有肝膽病專業醫師。 公眾對肝臟疾病的認知存在較大誤區。肝病不可治,治也出不了根兒。其實大多數肝病都可以控制很好(如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乙肝),甚至可以根除病毒(如國內即將上市的新一代丙肝藥物);平時沒有不舒服,能吃能喝,就沒有問題。事實上大多數肝病早期感覺不出來,即使中期如肝硬化、肝癌,都缺乏特異性癥狀。 醫療機構存在誤診漏診現象。據一項調查顯示,一個乙肝患者的確診平均需要3.2次就診,多數患者先是第一次發現肝功異常,第二次查查乙肝五項,第三次才考慮病毒復制及抗病毒治療。這意味著前面1-2次都漏診了。一個農村丙肝患者需要到5.1個醫院才能最后確診,這個過程平均需要1.8年以上,初診醫院和醫生漏診率較高高。此外,許多患者的肝區不適癥狀,多由胃十二指腸潰瘍炎癥、消化道積氣、膽囊炎與膽結石等引起,并非肝臟本身疾病引起,也會造成誤診。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