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石榴皮《中國藥典》 【名稱】 石榴皮 【拼音】 Shiliupi 【英文】 PERICARPIUM GRANATI 【概述】 本品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 的干燥果皮。秋季果實成熟后收集果皮,曬干。 【性味歸經】 酸、澀,溫。歸大腸經。 【應用】 澀腸止瀉,止血,驅蟲。用于久瀉,久痢,便血,脫肛,崩漏,白帶,蟲積腹痛。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 【用法用量】 3~9g。 【理化鑒別】 (1) 本品橫切面:外果皮為一列表皮細胞,排列較緊密,外被角質層。 中果皮較厚,薄壁細胞內含淀粉粒及草酸鈣簇晶或方晶;石細胞單個散在,類圓形、長 方形或不規則形,少數呈分枝狀,壁較厚;維管束散在。內果皮薄壁細胞較少,亦含淀 粉粒及草酸鈣晶體,石細胞較小。 粉末紅棕色 。石細胞類圓形 、長方形或不規則形,少數分枝狀,直徑27~ 102μm,壁較厚,胞腔大,有的含棕色物。表皮細胞類方形或類長方形,壁略厚。草酸鈣 簇晶直徑10~25μm,稀有方晶。螺紋及網紋導管直徑12~18μm。淀粉粒類圓形,直徑 2~10μm。 (2) 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置60℃水浴中加熱10分鐘,趁熱濾過。取濾液 1ml,加 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 1滴,即顯墨綠色。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10g,精密稱定,照鞣質含量測定法(附錄Ⅹ B)測定,即得。 本品含鞣質不得少于10.0% 【炮制】 石榴皮 除去雜質,洗凈,切塊,干燥。 石榴皮炭 取石榴皮塊,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黑黃色、內部棕褐色。 【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的片狀或瓢狀, 大小不一,厚1. 5~3mm 。外表面紅棕色、棕黃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澤,粗糙,有多數疣狀突起。有的有突起的筒狀宿萼及粗 短果梗或果梗痕。內表面黃色或紅棕色,有隆起呈網狀的果蒂殘痕。質硬而脆,斷面黃 色,略顯顆粒狀。無臭,味苦澀。 【圖片】 石榴 藥材石榴皮 醫藥網【錄自】 《中國藥典》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