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芡實 【拼音】 Xianshi 【概述】 為睡蓮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成熟種仁。主產于湖南、江西、安徽、山東等地。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實,除去果皮,取出種仁,再除去硬殼,曬干。搗碎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 甘、澀,平。歸脾、腎經。 【功效】 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 【應用】 1.遺精,滑精。本品甘澀收斂,善能益腎固精。治腎虛不固之腰膝酸軟,遺精滑精者,常與金櫻子相須而用,如水陸二仙丹(《仁存堂經驗方》);亦可與蓮子、蓮須、牡蠣等配伍,如金鎖固精丸(《醫方集解》)。 2.脾虛久瀉。本品既能健脾除濕,又能收斂止瀉。可用治脾虛濕盛,久瀉不愈者,常與白術、茯苓、扁豆等藥同用。 3.帶下。本品能益腎健脾、收斂固澀、除濕止帶,為治療帶下證之佳品。治脾腎兩虛之帶下清稀,常與黨參、白術、山藥等藥同用。若治濕熱帶下,則配伍清熱利濕之黃柏、車前子等同用,如易黃湯(《傅青主女科》)。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主含淀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古酸、抗壞血酸等。 2.藥理作用:本品具有收斂、滋養作用。 3.臨床研究: 據臨床報道,用芡實、白果、糯米煮粥服,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73例,總有效率達89.1%;亦可將此粥作為治療原發性腎小球腎炎蛋白尿的輔助食療,長期間歇服用(中醫雜志,1985,9:47)。 【參考文獻】 1.《神農本草經》:“主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 2.《本草綱目》:“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 3.《本草求真》:“味甘補脾,故能利濕,而使泄瀉腹痛可治,……味澀固 腎,故能閉氣,而使遺帶小便不禁皆愈。” 【圖片】 芡 ![]() 芡《中藥學》 ![]() 芡實 ![]() 芡實/碎芡實/芡實(去種皮) ![]() 芡實《本草圖苑》 ![]() 芡實《本草綱目》 ![]() 藥材芡實 ![]() 【表格】 芡實《中藥歌決》 【歌決】 芡實甘平歸腎脾,健脾補腎強腰膝; 遺精淋濁赤白帶,脾虛瀉痢久濕痹。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