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蓮子《青陽客棧》 【名稱】 蓮子 【英文】 lotus seed 【拉丁文】 Semen Nelumbinis 【異名】 的(《爾雅》),藕實、水芝丹(《本經》),蓮實(《爾雅》郭璞注),蓮蓬子(《山西中藥志》),蓮肉(通稱)。原植物蓮又名:荷(《詩經》),芙渠(《爾雅》),澤芝、水芝(崔豹《古今注》),荷花(通稱)。 【性味歸經】 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 【功效】 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養心安神。 【藥用】 為睡蓮科植物蓮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成熟種子。 【應用】 用于脾胃虛弱諸證,蓮子可單味常服,以其味甘能補脾益胃。治脾胃虛弱,食少乏力,嘔吐泄瀉,常與人參、白術、茯苓、砂仁等藥同用,以益氣健脾和胃而止吐瀉,如《局方》參苓白術散。若脾腎俱虛,五更溏瀉,《本草經疏》以本品與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人參等同用,以溫補脾腎,澀腸止瀉。治脾虛久痢不止,《世醫得效方》用本品為末服,以補脾止痢。若噤口痢,飲食不入,熱毒盛者,《醫學廣筆記》用蓮肉、黃連、人參或少佐升麻以養胃止嘔,清熱毒。治胃虛氣逆,《醫方一盤珠》用蓮子同丁香、煨姜、糯米煮粥,啜粥即止。至于病后脾胃虛弱,水谷難消,可用本品與茯苓、粳米為末服,補脾益胃,以復運化之功,如《士材三書》蓮肉糕。 用于腎虛下焦不固諸證,可用蓮子益腎而固澀下焦。治遺精,常配芡實、金櫻子等益腎澀精之品同用;若有夢而遺,需配寧心安神之品,如《臨證指南醫案》用本品多與遠志、茯神、龍骨等同用,以寧心益腎,澀精止遺。治小便白濁,常配益智仁、龍骨同用,以澀精治濁,如《奇效良方》蓮肉散。 用于心神不寧諸證,用蓮子以養心安神。治心慌不定,心悸,失眠,常配酸棗仁、柏子仁等同用以養心營而藏心神。若暑熱之邪憂心,可用鮮蓮子以清心,如《未刻本葉氏醫案》載:“暑侵少寐,心陰不寧”,用鮮蓮肉同辰砂拌麥冬、酸棗仁、細生地等同用;“暑熱逼入胞絡,神昏亂語”,用鮮蓮子同竹葉卷心、川連、麥冬等同用。 【注意】 中滿痞脹、大便燥結者禁服。 【用法用量】 6.00 - 15.00 g 【形態】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莖橫生,肥厚,節間膨大,內有多數縱行通氣孔洞,外生須狀不定根。節上生葉,露出水面;葉柄著生于葉背中央,粗壯,圓柱形,多刺;葉片圓形,直徑25~90cm,全緣或稍呈波狀,上面粉綠色,下面葉脈從小央射出,有1~2次叉狀分枝。花單生于花梗頂端,花梗與葉柄等長或稍長,也散生小刺;花直徑10~20cm,芳香,紅色、粉紅色或白色;花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3~5cm;雄蕊多數,花藥條形,花絲細長,著生于花托之下;心皮多數,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內,子房橢圓形,花柱較短。花后結“蓮蓬”,倒錐形,直徑5~10cm,有小孔20~30個,每孔內含果實1枚;堅果橢圓形或卵形,長1.5~2.5cm,果皮革質,堅硬,熟時黑褐色。種子卵形,或橢圓形,長1.2~1.7cm,種皮紅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于水澤、池塘、湖沼或水田內,野生或栽培。廣布于南北各地。 【產地】 主產于湖南常德、衡陽、華容、沅江、岳陽,湖北江陵、公安、松滋、洪湖,福建建陽、建甌、建寧、浦城、龍巖;江蘇寶應、鎮江,浙江龍游、麗水,江西廣昌等地亦產。 【品種考證】 蓮子原書藕實,始載于《本經》,列為上品。《別錄》云:“生汝南池澤。”《綱目》亦云:“諸處湖澤陂池皆有之……節生二莖;一為藕荷,其葉貼水,其下旁行生藕也;一為芰荷,其葉出水,其旁莖生花也。其葉清明后生。六六月開花,花有紅、白、粉紅三色,花心有黃須,蕊長寸余,須內即蓮也。”據本草關于蓮的生境、形態描述,并結合《本草圖經》附圖,其原植物與睡蓮科植物蓮 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特征完全一致。 【采收加工】 9~10月間果實成熟時,剪下蓮蓬,剝出果實,趁鮮用快刀劃開,剝去殼皮,曬干。 【炮制】 1.蓮肉 《圣惠方》:“去皮點,細研。”《外科正宗》:“去皮切片。”現行,取原藥材,用清水略浸,潤透,切開去心,干燥。 2.炒蓮肉 《儒門事親》:“炒熟。”《壽世保元》:“隔紙炒。”《醫學廣筆記》:“去心炒焦黃。”“去心勿去皮,分作兩片,每片分作四小塊,瓦上焙焦色。”現行,取凈蓮肉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肉仁微黃色并有香氣時,取出放涼。 3.麩炒蓮肉 《圣濟總錄》:“麩炒香。”現行,取麩皮,撒入熱鍋內,用中火加熱,俟冒煙時,加入凈蓮肉,拌炒至肉仁微黃時,取出,篩去麩皮,放涼。蓮肉每100kg,用麩皮10kg。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霉,防蛀。 【附方】 1.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力,中滿痞噎,心忪氣喘,嘔吐泄瀉,及傷寒咳噫 蓮子肉(去皮)、薏苡仁、縮砂仁、桔梗(炒令深黃色)各一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人參(去蘆)、甘草(炒)、白術、山藥各二斤。上為末,每服二錢,棗湯調下。小兒量歲數加減服。(《局方》參苓白術散) 2.治久痢不止 老蓮子二兩(去心),為末。每服一錢,陳米湯調下。(《世醫得效方》) 3.治下痢飲食不入,俗名噤口痢 鮮蓮肉一兩,黃連五錢,人參五錢。水煎濃,細細與呷。(《本草經疏》) 4.治病后胃弱,不能飲食 蓮肉、粳米各炒四兩,茯苓二兩。共為末,砂糖調和。每五六匙,白滾湯下。(《醫學入門》蓮肉糕) 5.治小便白濁,夢遺泄精 蓮肉、益智仁、龍骨(五色者)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用清米飲調下。(《奇效良方》蓮肉散) 6.補益虛損 蓮實(去皮)不以多少,用好酒浸一宿,入大豬肚內,用水煮熟,取出焙干。上為極細末,酒糊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溫酒送下。(《醫學發明》水芝丸) 【參考文獻】 《神農本草經》:氣味甘平無毒,主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病。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