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柏樹油 【拼音】 Bǎi Shù Yóu 【拉丁文】 Cupressus funebris Endl. 【異名】 柏油、寸柏香 【性味】 甘;微澀;性平 【功效】 祛風;除濕;解毒;生肌。主風熱頭痛;白帶;淋濁;癰疽瘡瘍;贅疣;刀傷出血血 【藥用】 為柏科植物柏木樹干滲出的樹脂。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研末撤。 【形態】 喬木,高達35m,胸圍達2m。樹皮淡褐色;大枝開展;小枝細長、下垂,生鱗葉的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綠色,寬約1mm;較老的小枝圓柱形,暗褐色紫色,略有光澤。葉二型;鱗葉長1-1.5mm,先端銳尖,中央之葉的背面有條狀腺點,兩側之葉背部有棱脊。雄球花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5-3mm;雌球花長3-6mm,近球形,徑約3.5mm。球果圓球形,徑8-12mm,熟時暗褐色;種鱗4對,先端為不規則五角形或方形,寬5-7mm,中央有尖頭或無,能育種鱗有5-6粒種子;種子寬倒卵狀菱形或近圓形,扁,長約2.5mm,淡褐色,有光澤,邊緣具窄翅。花期3-5月,球果翌年5-6月成熟。 【生態環境】 為我國特產樹種。 【產地】 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等地。以四川、湖北西部和貴州栽部最多,江蘇南部也有栽培。 【采收加工】 7-8月間砍傷樹干,待樹脂滲出凝結后收集。 【附方】 治胸口痛,柏樹油一錢,柏子二錢,魚鰍串三錢。搗爛泡開水服。(《重慶草藥》) 【參考文獻】 1.《草木便方》:除風毒,生肌。治癰疽瘡瘍,刀斧損傷。 2.《重慶草藥》:解風熱,調氣鎮痛,治風熱頭痛,白帶淋濁。 3.《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清熱涼血,收斂精氣。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