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劍葉耳草 【拼音】 Jiàn Yè ěr Cǎo 【英文】 Herb of Swordleaf Hedyotis 【拉丁文】 Hedyotis lance ( Thunb) O.Kuntze [oldenladia lancea(Thunb) O. Kuntze] 【異名】 長尾耳草、少年紅、千年茶、癆病草、產后茶、天蛇木、必兒藥、黑骨風、劍葉耳草、鐵掃把、咳嗽癆、小柴胡、山甘草、柳枝紅、金銷匙、甜茶、山溪黃草、少年勞、硬桿野甘草、 【性味】 甘;平 【歸經】 肺;肝;脾經 【功效】 止咳化痰;健脾消積。主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肺癆咯血;小兒疳積;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藥用】 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劍葉耳草的全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形態】 直立分枝的灌木狀草本。莖圓柱形,上部近四棱形。葉對生;葉柄長2-7(-10)mm,稍粗壯;葉片革質,披針形,長4-10cm,寬2-2.5cm,先端漸尖或長尖,基部楔形或稍下延,側脈2-3對,兩面光滑無毛。聚傘花序三歧分枝,圓錐花序式排列,頂生或生于上部葉腋;苞片披針形;花序中央的花無梗,兩側的有短梗;萼簡陀螺狀,長3mm,裂片卵狀三角形,與萼簡等長;花冠白色或淡紫色,漏頭狀,長6-10mm,裂片披針形,長2-2.5mm;雄蕊伸出。蒴果橢圓形長,4mm,有宿存的萼裂片,兩瓣裂。 【生態環境】 生于山地林下或山谷溪旁。 【產地】 分布于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切碎曬干。 【性狀】 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上部略四棱形。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針形,長4-10cm,先端短尖或長尖,基部楔形;托葉卵狀三角形,長2-3mm;葉柄長2-10mm。聚傘花序3歧分枝,頂生或生于上部葉腋,苞片披針形,花萼陀螺狀,長3mm,裂片卵狀三角形;花冠漏斗狀,類白色或淡紫色,長6-10mm,裂片披針形。蒴果橢圓形,長4mm,多開裂為兩果瓣,具宿萼。氣微,味淡。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甘、性平。有止咳、消積、止血功能。用于支氣管炎哮喘、癆病,咯血,小兒疳積。鮮葉:搗爛外敷跌打腫痛,外傷出血。葉:煎水洗治結膜炎。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