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biāo)題】 刺血紅 【拼音】 Cì Xuè Hónɡ 【拉丁文】 Barleria lupulina Lindl. 【異名】 七星劍、血路草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功效】 通經(jīng)絡(luò);續(xù)筋骨;解毒消腫。主跌打腫痛;骨折;外傷出血;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藥用】 為爵床科植物花葉假杜鵑的全株 【注意】 孕婦禁服。 《全國中草藥匯編》:"孕婦忌服。"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形態(tài)】 花葉假杜鵑 灌木,高約2m。莖直立,多分枝。葉對一;有短柄;吉片披針形,長4-8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均被白色柔毛;在葉柄基部有一對向下的針刺,紫紅色。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具多數(shù)大苞片;萼片4,成對,外面一對較大;花黃色,花冠管狀,5裂,裂片近相等;發(fā)育雄蕊2-3,退化雄蕊1-2;子房上位,2室,花柱長。蒴果卵形,中部以下有種子4顆。花期5-7月。 【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山谷濕地、材旁或路邊,也有栽培。 【產(chǎn)地】 分布于廣東。 【化學(xué)成分】 地上部分含環(huán)烯醚萜甙類化合物:山梔甙甲酯(shanzhiside methyl ester),假杜鵑素(barlerin),乙酰基假杜鵑素(acetylbarlerin),6-O-乙酰基山梔甙甲酯(6-O-acetyl-shanzhiside methyl ester)和7-乙酰基野芝麻新甙(ipolamiido-side)。另含甜菜堿(betaine)。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切段,鮮用或曬干。 【性狀】 性狀鑒別 莖圓形,具棱,木質(zhì)。葉對生,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8cm,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有白色柔毛;具短葉柄,葉柄基部有一對向下的針刺,呈紫紅色。 (責(zé)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