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叢毛榕根 【拼音】 Cónɡ Máo Rónɡ Gēn 【拉丁文】 Ficus gasparriniana Miq.var.viri-descens(Levl.et Vent.)Corner[F.comata Hand.-Mazz.] 【異名】 母豬精、鐵牛入石、小葉鉆石風 【性味】 甘;微辛;性溫 【功效】 祛風;健脾;利濕;。主風濕痹痛;急驚風;勞倦乏力;消化不良;脾虛帶下 【藥用】 為桑科植物小果榕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120g。外用:適量,煎水洗。 【形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分枝多彎曲,棕色,嫩技被白色柔毛,全株具乳汁。葉互生;葉柄長2-5mm;托葉三角狀披針形,長達5mm;葉片紙質,寬技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 4-12cm,寬2-2.5cm,先端急尖或短尾狀,基部圓鈍至楔形,邊緣呈波狀或近全緣,表面深綠色,具細而緊貼的毛,背面淡綠色,密被白色柔毛;基出側脈稍發達,羽狀脈在近邊緣處相結;網脈明顯。隱頭花序單生或成對腋生,球形或扁球形,被短柔毛,頂部具凸頭,基部有時急縮成短柄狀,成熟時近無梗,基部苞片3,甚短而宿存雄花、癭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內,雄花花被片4,被毛,雄蕊2;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內,無梗,花被片4,花往無毛,柱頭2裂。花序托(榕果)成熟時呈棕紅色;瘦果光滑。花期9月至翌年4月,果期5-9月。 【生態環境】 生于海拔500-1700m的山地、丘陵、林下陰濕處或山谷、溪邊、田野溝邊。 【產地】 分布于西南及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節段或切片,曬干。 【參考文獻】 1.《貴州民間藥物》:鎮驚,祛風。治急驚風,用根半斤,煎水熏洗,以汗出為度。 2.《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補腎虧,強筋骨。 3.《福建中草藥》:祛風行氣,健脾利濕。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