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刺黑珠根 粉末棕黃色。①韌皮纖維眾多,淡黃色,梭形,末端鈍圓,直徑20-49um,長144-242um,孔溝明顯。②木纖維淡黃色,成束,直徑10-31um,長215-390um,nk檗較薄,有稀疏孔溝及紋孔。③石細胞淡黃色,類長三角形、類圖形或類長方形,直徑27-62um,長可達119um,檗厚,孔溝明顯。④草酸鈣方晶較多。⑤導管主為具緣紋孔及網紋導管,直徑16-53um。⑥木栓細胞多角形,壁木化。 (3)藍果小檗根 粉末棕黃色。①草酸鈣方晶直徑8-29um,多存在于韌皮射線細胞中可見多個上方晶。 ②韌皮纖維黃色,梭形,末端稍鈍,直徑17-39um,長110-237um,壁厚,木化,孔溝明顯,胞腔狹或較寬。③木纖維多碎斷,直徑10-25um,長254-846um,壁薄,可見斜紋孔。④石細胞黃色,類長方形、類三角形或不規則形,長徑可達218um,壁厚,孔溝明顯,有時孔溝呈分技狀。⑤導管主為具緣紋亂和網紋導管,直徑14-4lum,導管分子末端長尾狀。⑥木栓細胞類多角形,壁微木化。 【化學成分】 1.細葉小檗根含小檗堿(berberine)1.16%,小檗胺(berbarmine)2.7%,還含掌葉防已堿(Palmatine),藥根堿(jatrorrhizine)。 2.刺黑珠根含小檗堿3.68%,小檗胺1.82%,還含掌葉防已堿,藥根堿。 3.藍果小檗莖含小檗堿1.08%,還含掌葉防已堿,藥根堿及小檗胺。 4.貓刺小檗根含小檗堿2.31%,小檗胺3.84%,還含掌葉防已堿及微量藥堿。 5.匙葉小檗根含小檗堿1.58%,小檗胺0.81%,還含掌葉防已堿、藥根堿。 此外,同屬植物貴州小檗根含小檗堿。秦嶺小檗根含小檗堿2.67%,小檗胺1.16%,還含掌葉防已堿,藥根堿。擬多花小檗根含小檗堿1.40 %,小檗胺1.33%,還含藥根堿及微量掌葉防己堿。細脈小檗根含小檗堿0.93%,小檗胺1.24 %,還含掌葉防已堿,而藥根堿呈痕跡反應。刺紅珠根含小檗堿1.04 %,還含掌葉防已堿,而小檗胺呈痕跡反應。首陽小檗根內皮含小檗堿3.36%,還含小檗胺。大黃檗根含小檗堿1.43%,小檗胺0.91%,含微量掌葉防己堿及藥根堿。果實含維生素C249.8mg%。 巴東小檗根含小檗堿1.23 %,小檗胺0.84%,還含掌葉防已堿,藥根堿,皮部小檗堿4.16%。顯脈小檗根含小檗堿2.8%,還含小檗胺,異粉防已堿(isotetrandrine)及微量掌葉防已堿。網脈小檗根含小檗堿2.37%,還含掌葉防已堿及藥根堿。血紅小檗根含小檗堿2.8%。還含掌葉防己堿,藥根堿及小檗胺。華西小檗莖含小檗堿1.5%,小檗胺0.70%,還含掌葉防已堿。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少許置于載玻片上,滴加 5%鹽酸1滴,加蓋玻片,放置片刻,鏡檢,可見大量黃色針狀結晶簇。 (檢查小檗堿)(2)取粉末0.5g,加少量水浸泡,取上清液ml,加稀鹽酸數滴,再滴加改良碘化鉍鉀試劑,立即呈橘紅色沉淀。(檢查生物堿)取上清液2ml,沿管壁加溴水1ml,兩液交界處顯櫻紅色環。(檢查小檗堿)(3)取粉末0.5g,加甲醇浸泡30min,取上清液2ml,蒸至近干,加5%沒食子酸乙醇溶液2-3滴,置水浴上蒸干,趁熱加硫酸數滴,將溶液置于白瓷板上觀察,顯墨綠色。(檢查小檗堿)(4)薄層色譜取本品細粉0.5g,甲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濃縮后供點樣用。硅膠9g,加石膏1g和一定量水鋪后,120℃活1.5h。展開劑(甲)氯仿一甲醇一氨(15:4:1);(乙)乙酸異戊酯一甲酸一無水醇(70:2o:10)。展開2次,展距16m。紫外光燈下觀察,小檗堿和掌葉防已堿顯黃綠色熒光,藥根堿為暗斑,小檗胺呈淡藍熒光。再用改良碘化鉍鉀試劑顯色,色點均呈污紅棕色斑點。 【藥理作用】 同屬植物三棵針Berberisspp.含小檗堿,其藥理見黃連條。粗制劑的藥理作用1.降壓作用 麻醉貓腹腔注射三棵針流浸膏有顯著的降壓作用,對呼吸和心率的影響不顯著。靜脈注射三棵針的各種提取成分(一般屬于季銨類生物堿,是由己提取過小檗堿的部分中分離出來的),也有顯著的降壓作用。三棵針代替黃檗加入二仙合劑(稱針仙合劑)給麻醉貓靜脈注射亦可降壓,但給不麻醉的慢性腎型高血壓狗灌服,連續三周并無降壓作用,可能是這些成分在腸胃道不易吸收之故。三顆針浸膏2g生藥/kg腹腔注射可使麻醉貓血壓下降。鹽酸小檗胺5、10mg/kg可使麻醉兔、貓、犬血壓下降,其降壓機理可能主要通過血管的直接擴張作用。 2.抗菌作用 三棵針有抗菌作用。煎劑在試管內能抑制出血性黃疸型鉤端螺旋體的生長,最低有效濃度為1/800,與小檗堿相差不多。感染鉤端螺旋體之豚鼠,口服煎劑,除腹壁及內臟出血較輕外并無明顯效果。 3.升白作用:小檗胺20mg/kg腹腔注射及2mg/kg靜脈注射,分別對大鼠和犬因環磷酰胺引起的白細胞下降有對抗作用。 4.抗心律失常:鹽酸小檗胺12.5、50?mol/kg對離體豚鼠乳頭狀肌和人心耳梳狀肌的收縮性、自律性有抑制作用,并延長功能不應期及非競爭性的拮抗氯化鈣的正性肌力作用;鹽酸小檗胺5mg/kg靜脈注射對烏頭堿、哇巴因、氯化鈣及結扎冠脈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抑制作用,小檗胺抗心律不齊的機理可能是抑制鈣內流。小檗胺1?mol/L,可使兔離體心臟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損傷有保護作用,能促進心功能的恢復,延長心臟有效工作時間。 【采收加工】 根于春、秋兩季采收,除去須根,洗凈,切片,烤干或弱太陽下曬干,不宜曝曬.式枝全年可采。 【炮制】 采集后,取莖枝刮去外皮,剝取深黃色的內皮,陰干。 【中毒處理】 小鼠腹腔注射三棵針流浸膏,半數致死量為3.1g/kg。腎型高血壓狗每天灌服針仙含劑15g生藥/kg,共15日,第16-20日劑量增為30g/kg,血壓、心電圖、肝腎機能均未見顯著改變。3只狗停藥之周后,又給流浸膏10g/kg,每天1次共2周,同樣未見變化。提取物B-19生物堿給貓灌服100mg/kg,大鼠每天灌服400mg/kg,共1個月,正常人口服400-600mg,均未有毒性反應。 【參考文獻】 1.《分類草藥性》:治跌打損傷,勞傷吐血。2.《四川中藥志》:清熱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赤痢,吐血勞傷,咽喉腫痛,腹瀉,齒痛,耳心痛,跌打損傷紅腫。3.《貴州草藥》:解熱,利濕,散瘀,止痛,涼血。 【圖片】 三顆針 ![]() 細葉小檗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