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作用】
1 抗菌作用:決明子醇提取物對葡萄球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而水提取物則無效。
2 抗真菌:水浸劑用試管稀釋法,1:20對奧杜盎小孢子菌,1:10對許蘭黃癬菌及石膏樣小孢子菌均有抑制作用。
3 降壓:水浸劑和乙醇浸液對麻醉狗、貓、兔均有降壓作用。
4 降血脂:決明子煎劑或決明子散劑6g/只喂飼大鼠8周,對實驗性高血脂癥大鼠能降低血漿膽甾醇、甘油三酯,并降低肝中甘油三酯 的含量。
5 抗血小板聚集:決明子煎劑或散劑6g/kg喂飼大鼠8周,對ADP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采收加工】
秋末果實成熟,莢果變黃褐色時采收,將全株割下曬干,打下種子,去凈雜質,再曬至足干。
【炮制】
1.決明子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用時搗碎。
2.炒決明子 取凈決明子,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有爆裂聲,并逸出香氣時,取出晾涼。用時搗碎。
3.鹽決明子 取凈決明子,加鹽水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棕褐色,微鼓起,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每決明子100kg,用食鹽2kg。
貯干燥容器內。鹽決明子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潮,防蛀。
【附方】
1.治急性結膜炎 草決明、菊花、蟬蛻、青葙子各15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2.治急性角膜炎 決明子15g,菊花9g,谷精草9g,荊芥9g,黃連6g,木通12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3.治失明,目中無他病,無所見,如絹中視 馬蹄決明二升搗篩,以粥飲服方寸匕。忌魚、蒜、豬肉、辛萊。(《僧深集方》決明散)
4.治夜盲癥 決明子、枸杞子各9g,豬肝適量。水煎,食肝服湯。(《浙江藥用植物志》)
5.治雀目 決明子二兩,地膚子一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后,以清粥飲調下一錢。(《圣惠方》)
6.治視物不清 草決明(炒)二錢,白蒺藜(炒,去刺)四錢,防風二錢。為細末。用豬肝一塊,竹刀薄剖,入末藥在內,飯上蒸熟,去藥食之。(《馮氏錦囊》還明散)
7.治風熱偏頭痛 決明子、野菊花各9g,川芎、蔓荊子、全蝎各6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8.治高血壓病 ①決明子適量,炒黃,搗成粗粉。加糖泡開水服,每次3g,每日3次。②決明子15g,夏枯草9g。水煎連服1個月。(《全國中草藥匯編》)
9.治慢性便秘及卒中后頑固便秘 決明子1升。炒香,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日3次,每回3g,連服3~5d,大便自然通順,且排出成形糞便而不泄瀉,此后繼續每日服少量,維持經常通便,并能促進食欲,恢復健康。(《本草推陳》)
10.治習慣性便秘 決明子18g,郁李仁18g。沸水沖泡代茶。(《安徽中草藥》)
11.治小兒疳積 草決明子9g。研末,雞肝一具,搗爛,白酒少許,調和成餅,蒸熟服。(《江西草藥》)
12.治口腔炎 決明子60g。濃煎頻頻含漱。(《安徽中草藥》)
13.治真菌性陰道炎 決明子適量。水煎熏洗外陰及陰道。(《浙江藥用植物志》)
14.治發背 草決明(生用)一升搗碎,生甘草一兩重,亦切碎,水三升,煮取一升。溫分二服。(《普濟方》)
15.治癬久不瘥者 決明子為細末,入少輕粉拌勻。先以物擦癬,令微破,以藥敷之。(《百一選方》)
【參考文獻】
《神農本草經》:味咸,平。主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
《名醫別錄》:味苦、甘,微寒,無毒。主治唇口青。
《藥性論》:利五藏,常可作菜食之。又除肝家熱,朝朝取一匙,妥令凈,空心吞之,百日見夜光。
《開寶本草》:味咸、苦、甘,平、微寒,無毒。療唇口青。
《本草衍義補遺》:能解蛇毒。貼腦止鼻洪,作枕勝黑豆,治頭痛,明目也。
《本草綱目》:《相感志》言:圃中種決明,蛇不敢入,丹溪言:決明解蛇毒,本于此也。
《本草經疏》:決明子得水土陰精之氣,而兼稟乎清陽者也。故其味咸平。《別錄》益以苦甘,微寒而無毒。咸得水氣,甘得土氣,苦可泄熱,平合胃氣,寒能益陰泄熱,足厥陰肝家正藥也。亦入膽腎。肝開竅于目,瞳子神光屬腎,故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別錄》兼療唇口青,《本經》久服益精光,益陰泄熱輕身者,大補肝腎之氣所致也。亦可作枕,治頭風,明目。
《本草蒙筌》:味咸、苦、甘,氣平、微寒。無毒。除肝熱尤和肝氣,收目淚且止目疼。誠為明目仙丹,故得決明美譽。仍止鼻衄,水調末急貼腦心,治頭風須筑枕臥,消腫腫亦調水敷。頭痛兼驅,蛇毒可解。
《本草乘雅》:決明稟陰精之體,具青陽之用。宜入肝腎,肝開竅于目,瞳子精光,腎所司也。決明葉晝開夜合,兩兩相貼。其葉夜不合者,茳芒也。人之眼夜合,故治眼疾,因名決明。味咸走血,氣寒待熱,故治青盲膚膜淚出,熱傷血分者相宜;倘屬氣分,及風寒致目中諸證者,非所宜矣。
夏仲生苗,秋仲結實,獨得呼出之機,儼具合張之相。味咸走血,故治目中諸眚,之因血液凝滯者,罔不有功。觀其子角銳利,分揆翳膜,想更特易。
《藥性解》:決明子,味咸苦甘,性平,無毒,入肝經。主青盲赤白翳膜、時有淚出,除肝熱,療頭風。研末涂腫毒,貼腦止鼻紅。蓍實為使,惡大麻子。
按:決明專入厥陰,以除風熱,故為眼科要藥。鼻紅腫毒,咸血熱也,宜共療矣。
《景岳全書》:味微苦微甘,性平微涼,力薄。治肝熱風眼,赤而多淚,及肝火目昏,可為佐使,惟多服久服,方可得效。或作枕用,治頭風,明目,其功勝于黑豆。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