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崗梅根《青陽客棧》
【名稱】
崗梅根
【拉丁文】
Radix Ilicis Asprellae
【異名】
槽樓星(《生草藥性備要》),金包銀、土甘草(《南寧市藥物志》),點秤根(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天星根(《廣西中草藥》),七星蔃、山梅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烏皮柴、西解柴(湖南)。原植物梅葉冬青又名:崗梅(《生草藥性備要》),點秤星(《嶺南草藥志》),秤星樹(《植物名實圖考》)。
【性味歸經】
味苦、甘,性寒。歸肺、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生津利咽,散瘀止痛。
【藥用】
為冬青科植物梅葉冬青Ilex asprella (Hook. f. et Arn.) Champ. ex Benth.的根。
【應用】
主治感冒,頭痛,眩暈,熱病煩渴,痧氣,熱瀉,肺癰,百日咳,咽喉腫痛,痔血,淋病,疔瘡腫毒,跌打損傷。
崗梅葉:用于防治暑癤。
【用法用量】
30.00 - 60.00 g
【形態】
落葉灌木,高3m。小枝無毛,綠色,干后褐色,長枝纖細,均具明顯的白色皮孔。葉互生;葉柄長3~8mm;葉片膜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7cm,寬1.5~3cm,先端漸尖成尾狀,基部寬楔形,邊緣具鈍鋸齒,中脈上面稍凹下,側脈6~8對,網脈不明顯,上面或僅脈上有微毛,下面無毛。花白色,雌雄異株;雄花2~3朵簇生或單生葉腋,花4~5數,花萼直徑2.5~3mm,無毛,裂片闊三角形或圓形,基部結合;雌花單生葉腋,花梗長2~2.5cm,果實可長達3cm,無毛,4~6數,花萼直徑2.5~3cm,花瓣基部結合,子房球狀卵形,直徑約1.5mm,花柱明顯,柱頭盤狀。果球形,熟時黑紫色,直徑5~6mm,果梗長2~3cm,分核4~6顆,背部有深溝,內果皮石質。花朋4~5月,果期7~8月。
常生于海拔400~1000m的山坡、山谷疏林下或林緣。分布于華東、華南各省區及湖南、臺灣等地。
【產地】
主產廣東、廣西,其次為福建、湖南、江西。自產自銷。
【品種考證】
清《植物名實圖考》33卷秦皮條下有“湖南呼稱星樹,以其皮有白點如稱(秤)星。”所附葉片圖形及其對樹皮的描述來看,應是本品。
【藥理作用】
崗梅根以乙醇、硫酸氫納處理制成的注射液對離體豚鼠心臟灌流有擴張冠狀血管、增加冠脈流量和加強心收縮力的作用。家兔以腦垂體后葉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實驗,給予崗梅根注射液后心電圖顯示T波高聳有保護作用,對s-T段偏移及心律紊亂亦有效。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根部,洗去泥土,曬干。
【炮制】
取原藥材,取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附方】
1.治感冒 秤星樹根、鹵地菊各30g,生姜3g。水煎服。
2.治小兒感冒,高熱不退 秤星樹根、地膽草、丁葵草各9g,積雪草15g。水煎服。
3.治扁桃體炎,咽喉炎 鮮秤星樹根、蜂蜜各適量。搗爛,紗布包好,口內含咽。(1~3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4.治偏正頭痛 崗梅鮮根90g,雞矢藤60g,鴨蛋2個。水煎,服蛋和湯。
5.治頭目眩暈 崗梅鮮根60g,臭牡丹根30g。水煎服。
6.治小兒百日咳 崗梅根30g,白茅根30g。水煎,酌加蜂蜜兌服。(4~6方出自江西《草藥手冊》)
7.治肺癰 崗梅根250~500g。水煎,連服數次。
8.治痔瘡出血 崗梅根240g,去皮切碎,煮豬肉食。
9.治雙單喉蛾 崗梅根30g,竹蜂4只,陳皮6g,細辛3g。水煎服。(7~9方出自《嶺南草藥志》)
(責任編輯:Doctor001) |